他避讳。例如在隋朝杨广刚刚即位,全国凡是名字带“广”的,回去统统要把这个“广”去掉,除了杨广谁也不能叫“广”,就连以前的一些带“广”字的词汇都要统统改掉,以前说“宽广”现在要避讳不能用“广”,改成“宽阔”或者干脆就是“宽”。等到隋朝灭亡之后,大家才能舒一口气,然后毫无顾忌的说杨广当年呀!
\n
可是本朝的人总要提到本朝的皇帝呀,该怎么办呢?于是乎,有了可以让大家随便叫的一系列名号。
\n
庙号
\n
庙号是皇帝死了之后,在太庙里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例如唐太宗、宋仁宗,一般开国皇帝都是“太祖”“高祖”,例如唐高、宋太祖。某些电视剧甚至某些书中常常有在某皇帝活着的时候叫他的庙号“唐玄宗”“宋高宗”的情景,真的很无语,难道都是穿越过去的人?
\n
谥号
\n
谥号,这个不是皇帝专有的,公卿大臣后宫嫔妃都可以有的,但是都是要在这个人死后才有的。皇帝“驾崩”后,后面的继任或是革命篡权的皇帝和朝廷根据他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带有褒贬评议的称号。例如隋炀帝的谥号“炀”是隋炀帝死后唐高祖李渊给的,“炀”不是个好词,带有贬义,“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这皇帝没得救了,又好色又不遵守礼法又脱离广大干部群众,混账皇帝一个。例如汉武帝,汉武帝的“武”代表他在拓疆扩土“武功”上做的不错,提出表扬。
\n
末代皇帝溥仪是最好的一个例子,1967年死的时候普通百姓一个,没人在意,又恰逢“破四旧,立四新”的革命新时代,自然没人给他弄什么劳什子“庙号”“谥号”。所以,溥仪只有3岁登基时的年号“宣统”和后来在伪满洲国登基的年号“康德”,而没有官方认证的庙号和谥号(民间自发给溥仪上的不算数)。
\n
年号
\n
年号比较好解释,每个皇帝登基后都会选择一个新的年号用来纪年。例如雍正、乾隆都是年号,不是人名!明、清大部分皇帝一辈子只用一个年号,所以人们通常用皇帝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