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诗,这诗从诗歌的角度来看并不是特别完美。但是,只要你轻轻将这一首诗读上那么一遍,那种天地洪荒大气磅礴的气势却是扑面而来。哪怕他们此前一度认为封神的场面无比的浩大,但是,在看了这一首诗之后,他们已然下意识的认为,哪怕不看下面的内容,他们就已经觉得这一部似乎隐隐有超过封神的气势。
\n
是的。
\n
这首诗就是给这一些教授如此的感觉。
\n
内心瞬间极度的震惊,复大与湘南大学的几位教授连忙止住了之前准备说《西游记》有抄袭《东游记》的嫌疑。因为他们担心自己声怕说错了话,或者说,仅仅是这一部作品的开头第一首诗就给了他们一个下马威,让他们不敢有什么说法。
\n
继续看下去。
\n
【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子会,轻清上腾,有日,有月,有星,有辰。日、月、星、辰,谓之四象。故曰,天开于子。又经五千四百岁,子会将终,近丑之会,而逐渐坚实。易曰:“大哉乾元!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至此,地始凝结。再五千四百岁,正当丑会,重浊下凝,有水,有火,有山,有石,有土。水、火、山、石、土谓之五形。故曰,地辟于丑。又经五千四百岁,丑会终而寅会之初,发生万物。历曰:“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至此,天清地爽,阴阳交合。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寅会,生人,生兽,生禽,正谓天地人,三才定位。故曰,人生于寅……】
\n
天开于子。
\n
地辟于丑。
\n
人生于寅。
\n
一众文学界的教授都是学识渊博之辈,当看到这里之时,复大与湘南大学的几位教授内心再一次卷起波涛。这一句话看似简单,但在如此简单的话语里面似乎包含了天地变化之道,这种天地变化之道是一种认识天地宇宙形成的学问,这已经上升到了哲学。而至于这里面具体指的是什么意思,一众教授都感觉信息量很大,远远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悟出来的。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