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回老爷,已经去函催了几次了,到现在还没见回信儿。”师爷觉察出了丁宝桢语气中的不满,赶紧回答道。
\n
“真不知道他们在那边儿磨蹭什么!造几条木船,难道比造轮船还费事?”丁宝桢有些恼火地说道,“接着发函催!”
\n
“是,是。老爷。”师爷听了丁宝桢的命令,一叠声的答应着。
\n
“现在不是有电报线了吗?不行的话。从天津那边儿发电报过去!”丁宝桢又命令道。
\n
“是!是!老爷!”师爷答应着,他看了看丁宝桢的脸色,还是忍不住提醒道,“老爷,朝廷的旨意,可是不让再给水师造木船了,全改成火轮船了啊……”
\n
“你懂甚么!朝廷的旨意又不是一成不变的!”丁宝桢一听便火了,“火轮船造起来费事费钱。操纵不易,水师现有木船修葺一番便可使用,要什么火轮船?船政造的火轮船,不也多是木头的?我要这木船来,便是要向朝廷证明,木船仍然可用!让朝廷识得前旨之非,改弦更张!”
\n
师爷让丁宝桢一番训斥之下。不敢再说什么,只是唯唯称是。
\n
熟悉丁宝桢的人都知道,丁宝桢对于海防重务,是自有他的一套“见解”的。
\n
到现在为止,丁宝桢在山东巡抚上任职已近十年,他积极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注重民生,对于洋务及海防建设也颇多关注(也仅限于“关注”)。他到任后,针对山东水师的腐败状况,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顿。设立水师统领,统一指挥水师。组建了荣成水师营和登州水师营,这次派人去广州订造的14艘赶缯船,就是装备这两个水师营的。
\n
虽然他也认为应该学习西方,但因为坚持“夷夏之大防”,他对洋务的认识,始终只停留在“器”的一面。
\n
对于加强海防,和林义哲丁日昌主张建立“外洋水师”即海军的观点不同,丁宝桢坚持认为,加强海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