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坝。后来。当地群众称这道堤为“丁公堤”,纪念丁日昌的功绩。
\n
同治六年十二月,丁日昌升任江苏巡抚。当时官场多为贪婪庸碌者充斥,吏治一片黑暗。丁日昌为自勉及训诫各级官吏,作一楹联贴于抚衙朱红大柱上。联云:“官须呵出,干来若处处瞻顾因循,纵免刑章终造蘖;民要持平,看去使个个流离颠沛,忍将膏血入私囊。”丁日昌主政江苏2年多时间,励精图治,仅清理积案就达27万多宗。朝廷为之诏示各省,以丁为勤政榜样。
\n
事实上,林义哲和丁日昌的交集,很早就开始了,尽管二人并未谋面。
\n
二人的第一次交集,是在天津教案期间。津案发生后,清廷谕示直隶总督曾国藩办理。但是法国方面狮子大开口,以至案件迁延不决。清廷谕令丁日昌星速赴津,帮同办理。丁日昌于七月二十五日到达天津后,进行了深入调查,在同法国方面交涉时,丁日昌一再指出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开枪致使民情激愤,要求法国方面逮捕丰大业治罪;至于焚毁教堂等建筑及误伤无辜,亦属事出有因,除严办下手之人外,损毁建筑由总理衙门与各国协商赔款,误伤者后事由大清协助办理。法国公使等在确凿的人证物证面前,无可奈何,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得知后下令逮捕了丰大业。天津教案后来在林义哲的暗中斡旋下得以顺利解决,而在教案交涉期间,曾国藩心力交瘁,都是由丁日昌出面交涉,教案的解决,丁日昌其实也是出了不少力的。
\n
在天津教案顺利了结后,丁日昌深深的感到,积弱的中国,欲图强盛,必须把造就人才作为第一要务。逗留天津期间,多次向曾国藩进言,鼓动曾国藩上奏朝廷派遣学生公费出国留学,得到了曾国藩的赞同。加之林义哲和李鸿章的助推,曾国藩的力奏得到了清廷的允准,外派官学生留学终于得以实现。是为二人第二次交集。
\n
同治九年,丁日昌经深思熟虑后,上《条议海防》奏折,提出《海洋水师章程》,建议设立北洋、东洋、南洋水师,大力鼓吹洋务,深得朝廷嘉许,所提建议多为采纳实施。但如此一来,丁日昌却受到了保守顽固派的忌恨,虽然他能力出众,清正廉明,勤政爱民,但却被清流党骂为“鬼奴”,每当朝廷要升他的官时,总会有人跳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