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就响起了悠扬的音乐声。
琵琶、二胡、吉他、笛子版本的欢乐颂——
有音乐,这种调调才能出来嘛。
但这种场合音乐可不是乱来的,装修的时候,新村这边的宣传方案和歌单就递了上去,还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过来检查的。
提前30天提交曲目单→市文化局初审→省革委会终批→现场安保监督(防止临时改曲),方平安这才知道,即便他们这儿是广交会“外场”,这些安全红线也是必须遵守的。
音乐方面的标准是——
安全曲目:去爱情化民乐+无宗教古典乐+SH主义阵营作品;
创新空间:通过速度改编、乐器替换(如用手风琴替代教堂管风琴)实现有限艺术表达;
ZZ红线:任何涉及爱情、宗教、个人主义的音符均可能引发批判。
如——
东方宾馆宴会厅:
广州乐团演奏净化版《茉莉花》(琵琶+扬琴)+贝多芬《欢乐颂》(钢琴四手联弹);
纺织品展区背景乐:
循环播放《步步高》(高胡领奏)+《阿佤人民唱新歌》(手风琴改编版);
苏联代表团接待:
特邀演奏《喀秋莎》(巴扬手风琴)+《红莓花儿开》(木笛+三角铁)。
方平安表示了解,也把自己这边的歌单修改了一下递了上去。
民乐,最多加点吉他,整个就不出现歌词,纯音乐,就如同清吧的那种背景音一样,这样就不会踩红线了。
歌单为《喀秋莎》、《欢乐颂》、《茉莉花》、《红莓花儿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色娘子军》选段,再加个《红梅赞》、《少年中国说》,这两首是经得住考验的,而且咱还是“创作者”(文抄公),所以没毛病。
咱就只要个音乐背景伴奏而已,没想搞的多复杂。
没有架子鼓,就用板鼓堂鼓排鼓小镲大锣云锣代替,这也是上面专门要求的,必须照办。
而且方平安还弄了一些玻璃杯子倒水,也组了一套打击乐器。
民乐加吉他再加这些,弄个半成品的交响乐队的感觉,还是没啥问题的。
叼的很!还合规合法!
至于说毛熊的音乐,经过长期的谈判,华国与毛熊最终在72年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结束了边境冲突,两国关系开始缓和,所以现在关系嘛,起码没有那么紧张了。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