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堂陷入一种微妙的僵持。
李晔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杜、孔二位相公的据理力争,为他撑起了场面;杨复恭虽未再强辩,但那阴沉的脸色说明他绝未放弃;而朝中许多大臣则是瑟缩观望,更让李晔意识到朝中骑墙者众多。
他需要快刀斩乱麻!
“众卿之言,朕已了然。” 李晔的声音适时响起,带着一种最终裁决的沉稳,他目光扫过杨复恭,刻意放缓了语气,带着一丝“体谅”:
“杨卿心系社稷,老成持重,其忧朕心甚慰。杜卿、孔卿所言,亦乃煌煌正道,深合朝廷法度。
朕意已决:薛知筹擢升光禄大夫、上柱国、太子少保,着即卸任陇州,入京陛见。
高仁厚,授陇州防御使,即日赴任。至于杨卿所虑…” 李晔的目光转向吏部尚书和兵部尚书,“着吏部、兵部,对薛知筹在京职司、高仁厚在陇州权责,依朝廷规制再行细勘,务求周详稳妥,报朕知晓。如此,可保万全。杨卿以为如何?”
这最后一句,如同一个精心准备的台阶,轻轻放在了杨复恭面前。
既肯定了杜、孔的意见,准了奏请,又给了杨复恭一个“细勘”的由头,保全了他的颜面,更暗示后续仍有操作空间。
杨复恭的眼窝里,幽光急速闪烁。他明白,杜让能、孔纬的联合发声,天子的最终裁定,以及这看似留有“细勘”余地的安排,已成定局。
若再强行反对,不仅难以成功,反而会显得自己跋扈无状,彻底撕破脸皮。
今日看来这年轻天子早有准备,这一套组合拳打的自己是措手不及,杨复恭抬起眼皮,深深的看了一眼李晔,见他神色自然,毫无惧色,杨复恭明白今日交锋自己是败了。
但来日方长,只要禁军还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位他亲手推上来的皇帝就翻不起什么大的风浪。
李晔自以为今日在朝堂上胜过自己一筹,那自己就好好教教他,有些时候朝堂上失败的可以从其他地方拿回来。
他极其缓慢地吸了一口气,脸上那点愠怒迅速敛去,重新挂上那副谦恭的面具,对着御座深深一揖,声音听不出丝毫波澜:
“圣上圣虑周详,明察秋毫。老臣…谨遵圣谕。”
一场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暗藏机锋的朝议落下帷幕。
杜让能、孔纬面色平静地退回班列。杨复恭垂手侍立,仿佛一切从未发生,但他阴沉的脸色表明了他内心的不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