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会另眼相看。这种风俗不光在古代有,现代依旧存在,也不光在普通人观念里有,士人高官也不能免俗。历朝历代都不缺乡党,往往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n
用楚霸王项羽的话讲,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衣锦还乡这个词儿也是从他这里来的。
\n
问题是,还乡的都是衣锦者,让家乡那些还没衣锦的乡里乡亲咋看、咋想?生活富足这个玩意是装不出来的,尤其是和熟人,所以到底哪儿的日子好过,根本不用特意宣传,这些侨民就是一个个活的榜样。
\n
虽然说大部分人故乡观念重,就算穷死也不会选择背井离乡,可一旦这种好日子能被复制到自己家乡来,他们会反对吗?从逻辑上讲,应该是不会的,至少刚开始的时候不会,只有在觉察出被骗的时候,才会反对。洪涛只需要刚开始就够了,只要自己的改革办法能推行开,收益的总会是大部分人,有少数人反对根本没用。
\n
光靠报纸和侨民的宣传还远远不够,中国老百姓最现实,谁让他们吃饱饭,谁就是好人,反之就是坏人。至于为啥好、能好多久;为啥坏,是一直坏下去吗?这些问题就很少有人愿意去考虑了。太现实的人难免就短视,他们顾不上子孙后代,只求眼前利益,这种人也相对要好忽悠的多。
\n
现在洪涛就打算根据宋人的这些特点开始忽悠人了,用什么来忽悠呢?主题有两个,一个是钱、一个是地!
\n
钱,就是商业化、工业化,用来针对沿海城市的百姓,相对来说比较容易。通过金河帝国这么多年的影响渗透,大宋沿海城市里的工商业已经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了。自己只需要把它们规范一下,设立几套严格的法规来管理,进一步为这些未来的资本家们创建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根本不用求,他们肯定会拍着巴掌欢迎的。至于说当地的官僚、士绅和保守势力会不会给自己的改革带来阻力?会是肯定会的,但不用担心,因为他们的势力在这些地方处于弱势,也得不到当地百姓的大力支援,掀不起什么浪花。
\n
地,就是土地改革、土地私有化,用来针对内陆那些州县的百姓,相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