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就没有那么容易了。为了维护这样的网络和这样的秩序,在敌人来临的时候,这些百姓肯定也会为了保护大汉而战。
\n
想象一下如果后世超市之中除了本地土特产之外什么东西都没有,老百姓不拼命才怪。
\n
其实李荩忱腹诽,自己这么做有点经济殖民的感觉,不过反正是对自己人,又不是想要害他们。
\n
“维持好物价,现在军粮已经足够支撑到元日,”李荩忱叮嘱黄琦几句,“所以颍水、汝水和涡水等淮水支流可以用来转运南方的货物,但是一定要把握好分寸。”
\n
既然有市场,就有物价。
\n
物价波动太频繁,自然不利于市场的稳定,也会让百姓对此失去信心。
\n
黄琦也不是白丁了,在关中主持贸易这么长时间,虽然也有犯错,但是经验已经越来越丰富,这种低级错误李荩忱相信他应该不会再犯,但是他还是有必要再强调一下。
\n
现在李荩忱对于北方的每一个政策都有可能影响到大汉能不能在北方站稳脚跟,所以他丝毫不敢松懈。
\n
“臣遵旨!”黄琦急忙应道。
\n
而李荩忱又看向礼部侍郎李德林,这也是一个来自于北方的老臣了,虽然身为礼部侍郎,但是实际上长安行辕的一切和礼部相关的事情都是他在负责的,江总和他之间与其说是上下级倒不如说是同僚搭档。这一次李德林本来是应该入建康府述职的,结果半路上大汉开始北伐,他便和李荩忱汇合,负责礼部的事情。
\n
这样一来免得朝廷再抽调礼部官员,二来也能够完成他述职的任务,一举两得。
\n
“洛阳大捷必须要尽快公告天下,另外加强大汉新政的宣传,无论是科举制还是大汉律法更或者商贸,要让北方的百姓尽快的明白这些概念。”李荩忱沉声说道。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