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少室山下,田埂。
\n
本凡手持念珠独行,僧袍上沾著几粒尘土。
\n
远处戴斗笠的农夫佝僂著除草,竹筐里放著半蔫的萝卜。
\n
“大师,面生啊!”
\n
农夫指甲满缝嵌著黑泥,扛著锄头,忽然直起腰与路过的本凡打招呼。
\n
本凡驻足,礼貌回道:“阿弥陀佛,贫僧乃是远道来的掛单和尚。”
\n
农夫道:“嗯,大师说的是大理口音,可是崇圣寺而来?”
\n
本凡暗暗吃惊,天龙寺在大理城外点苍山中岳峰之北,正式寺名叫作崇圣寺。
\n
但大理百姓叫惯了,都称之为天龙寺。久而久之,本地人都少有知道天龙寺的本名,这农夫在乡野一隅竟知道这般清楚。
\n
本凡当即对农夫肃然起敬:“善哉善哉,中原大地果然人杰地灵,施主好眼力。”
\n
农夫接著道:“天龙寺背负苍山,面临洱水,极占形胜。寺有三塔,建於唐初,大者高二百余尺,十六级,塔顶有铁铸记,乃大唐贞观尉迟敬德造。”
\n
本凡连连点头称是。
\n
农夫又道:“寺有三阁、七楼、九殿、百厦,规模宏大,构筑精丽,即是中原如五台、普陀、九华、峨嵋诸处佛门胜地的名山大寺,亦少有其比,只是僻处南疆,其名不显而已。”
\n
“施主所言极是!”本凡欣然拊掌。
\n
农夫接著道:“相传天龙寺有五宝,三塔为五宝之首。段氏歷代祖先做皇帝的,往往避位为僧,都是在这天龙寺中出家,因此天龙寺便是大理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