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辈,可都是理财圣手,一个个活财神,赵桓也不愿意落后。
\n
只是当赵桓真正开始从宏观角度来看货币经济的时候,赵桓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n
众所周知,中原一直以来,都缺少贵金属,别说金银了,就算铜也不够。
\n
在汉唐之前,商品经济还不是那么发达,能够勉强维持。
\n
到了赵宋之后,情况就变了。
\n
严重的钱荒逼得朝野上下,挖空心思,在李元昊作乱的时候,仁宗朝的诸君子们就弄出了铁钱。
\n
那一拨铁钱造成了严重的物价上涨,民怨深重。
\n
可是大宋朝上了邪路,哪里下得来,最后更是弄出了交子这个恐怖的玩意。
\n
没有储备金,又没有发钞节制,最后的结果不言而喻。
\n
货币崩塌,信用荡然,百姓怨声载道,朝廷党争不断……其实在金人南下之前,大宋朝就已经是一个摇摇欲坠的破房子了。
\n
到了赵桓这里,他是怎么办的?
\n
首先,自然是成立银行,尽量稳住货币,同时赵桓干了最重要的一件事,他以常平仓来给纸币背书。
\n
也就是说,一贯钱引或许换不到一千文铜钱,但是绝对可以换到两石粮食。
\n
有了这个基础,才有了十多年的币值稳定。
\n
“殿下,现在要大力发展纺织,采买原料,支付工钱,销售成品……哪一样都需要数量惊人的钞币,远不是现在这么一点啊!”
\n
赵谌点头,“没错,父皇也说过了,朱学士,这里面可有问题?”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