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也是一个棚屋,只是面积会大一些,里面有的木头钉成的主桌板凳。
\n
里面挤著三十个孩子。
\n
书本也是大人从废品站,別人家收来的。
\n
同乡人老师就在直至的黑板上教书。
\n
这些年龄不同的孩子怎么教,程阳没问。
\n
但他听周围的人说,开启这里教书的人叫蔡永丙,有开办小学的念头。
\n
是不是真的,程阳不清楚。
\n
但程阳兜了一圈后,又回到了2区。
\n
一棵古榕树下已热闹非凡,二十七个摊位早早摆开,確实是一个小型的经济场。
\n
程阳蹲在卖电子表的潮南人身后。
\n
来到这里的,只要能说差不多的话语,基本上都是同乡人。
\n
港岛来的电子表,进价7/8元。
\n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风险的黑市上,售价飆升至15元。
\n
这些来自港岛的电子產品,在当时的內地可是稀罕物,象徵著时尚与先进,吸引著无数渴望接触新事物的年轻人。
\n
程阳见到有的人买了二三十块,显然是准备送到老家那边去卖的。
\n
在老家最低都能卖出二三十块的价格。
\n
水货过来的磁带,进价0.7元,售价1.5元。
\n
每一盘磁带都承载著流行音乐的旋律,在女工下班时段,销量更是激增。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