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的还有早就列好花名册的轧钢厂各车间部门的基层管理和生产工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从达成这项协议,并完成对十六家企业的兼并程序后,红星轧钢厂便膨胀了两倍有余。
一方面是应对集团自上而下的人事变革工作,扩充产能,应对人员考核调整。
另一方面则是作为新京一厂职工培养计划的补充。
按照钢城轧钢厂现有的职工招用规划,不可能承担得起这么多原轧钢厂职工,三万多人将近四万人只能用七千多。
也就是说,两年前轧钢厂的人事膨胀了两倍还多用来急需力量,扩大产能。但在明年要压缩将近三分之一提升品质。
在压缩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要提升产品的品质以及工人的素质,还有生产效率和管理质量,向现代化工厂迈出坚实的一步。
工人可以调用,但不能裁员。
就在刚刚结束的集团管委会第八次办公会议上,李怀德就特别提到了今年的人事工作,要做好人员安置和调用工作。
在《三年规划》攻坚阶段具体实施方案细则中就对人员安置做出了明确安排。
现在将近有四万人的轧钢厂职工只调走七千人去钢城轧钢厂,而新京一厂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和规划,预计能接收两万名职工,分流三千名京城本地职工。
也就是说,在完成一系列的人力资源整合工作后,还有将近一万名职工的缺口。
对于这一万人,集团要采用自主选择和合理调剂等办法安置到各个分厂。
在调剂的过程中会有考核等项目,合格的上岗,不合格的待岗。
李学武回京的另一个重要工作就是与相关的负责领导对接。
一方面是钢城轧钢厂所接收的七千名职工的转移和安置工作,毕竟这一次迁移不仅仅是七千名职工的问题,总有拖家带口的,一个疏忽就有可能寒了工人的心。
另一方面则是集团在辽东的其他工业企业要做好人员调剂和安置工作。
红星轧钢厂所需要消耗的将近一万名工人要细化分散到每一个企业和单位。
而作为集团重要工业生产基地,掌握着绝大多数工业企业的辽东工业领导小组自然就成了接收这些调剂工人的重任。
李学武同卜清芳来到办公室,拿着笔记本和文件资料一项一项地对接讨论。
没办法,他不能京城、辽东两头跑,这些工作必须有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