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再大的乱子,也终究不会影响朝堂的秩序运转,似乎在这大明朝,没有任何人能翻的了天。
\n
又是一日的朝会。
\n
庙堂之间,群官心中思绪种种。
\n
殿陛之上,朱元璋面色平淡。
\n
“陛下,天界寺高僧宗泐,已记述黄河河源区水文环境,並带会朝廷。”春官王本蹣跚著脚步,出列躬身道。
\n
闻言,朱元璋頷首。
\n
高僧宗泐八岁进入天寧寺出家,师从大欣笑隱,主持天竺万寿永祚寺,洪武四年,应召称旨,住持天界寺,这是当今有名的高僧,而和其他僧人不同的是,这位高僧为朝廷做了很多事情。
\n
洪武十一年,在高僧觉原慧曇未能完成西行的情况下,宗泐两度应命出使西域,“涉流沙,度葱岭,遍游西天,通诚佛域”,带回佛经,又因其擅於水利研究,再加上宗泐认为黄河水患危及苍生,心怀大慈大悲普度眾生之心,因此在黄河水域堪查良久。
\n
“宗泐大师带回的黄河水域问题,诸卿可已经研究妥当,並思索出治黄良策了?”朱元璋看著下方淡声道。
\n
群臣面面相覷,一时之间无人回应。
\n
因为这个问题,到底该谁站出来回答?
\n
正常来说合该工部负责这件事情,由工部尚书薛祥根据僧人宗泐带回来的黄河水域问题报告,率领工部诸臣总结、归纳,然后看是否能根据这份报告,商討出治理黄河水患的办法,但现在朝廷中的诸多事情,是需要四辅官处理的,按照陛下制定的四辅官制度,黄河水患需此时担任的辅官解决。
\n
问题又来了,四辅官的权力又被大大限制。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