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是。”叶煊脸上露出喜色,毛驤知道这人就好办了。
\n
徐义这个人在歷史上並没有任何名气,可以说是小透明了,其原本是元末的地方小吏,因精通財政洪武年间被徵召入朝,洪武八年朱元璋下詔发行大明宝钞,徐义被任命为受任宝钞提举司提举。
\n
看起来名头不小,可宝钞提举司提举,就是个正八品的小官而已,比九品芝麻官高了那么一品,算是八品黄豆官吧。
\n
官职虽低,可徐义这个人財政能力確实不错,他奠定了宝钞制度,制定条例,参与起草《大明宝钞章程》,规定宝钞面额,也就是一贯至百文的宝钞面额,以及兑换比例,1贯等於铜钱千文或银1两、流通范围及偽造惩罚。
\n
大明宝钞监製工艺,也由其负责,徐义主持南京宝钞局的设立,选用特製桑皮纸与靛蓝染料,设计防偽纹样。
\n
他还参与了协调財政体系,譬如税收折钞,推动田赋、商税部分折收宝钞,如洪武九年詔令“天下税粮以钱、钞、银代输”。
\n
甚至於,这个人很早就发现了大明宝钞的信用存在问题,採用调控流通法,在应天府及江浙等地设“行用库”,负责新旧钞兑换,试图维持宝钞信用。
\n
但关於徐义这个人,史书中的记载实在是太少太少了,仅仅只有“《明太祖实录》卷九十六记载,洪武八年正月“置宝钞提举司,以徐义为提举”。”“明代学者王世贞《弇山堂別集》提及徐义参与制定宝钞条例,但未载其生平细节。”和其他少数简略记载,提起参与大明宝钞的参与製造者,很多人想的都是胡惟庸,也確实首批大明宝钞製造就是胡惟庸负责的,而徐义在其中付出了很多功劳,却成了个小透明。
\n
叶煊所了解的这个人的信息中,还有徐义偽钞打击之事,建议严惩偽造者,《大明律》最终规定“偽造者斩,告捕者赏银二百五十两”,洪武十年时,已出现宝钞贬值跡象,米价从1石1贯涨至2贯,徐义建议限制发行量,但未被朱元璋採纳。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