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远洋,正义的航线永远在延伸,就像你们现在写下的,终会成为跨越海域的准则。”
码头的“笔迹造船”工坊里,孩子们正用混合材料修补旧船。男孩在父亲当年的船板上刻下未竟的航线,女孩往刻痕里填入云南的向日葵花粉,凝固后与男孩的笔迹在X光下形成“续”字。“赵老师说这是‘时光的船缝’,”男孩将修好的船板装回船身,接缝处的感应灯突然亮起,新旧笔迹的连接处显现出父亲的虚拟签名,“就像我们写下的每个船名,都在延续当年的航程。”
赵峰复原的“1987年造船图纸”在工坊展出。泛黄的纸页上,父亲设计的船型与现在的“时光船”仅有细节改良,关键的承重结构完全相同。“你父亲当年在图纸旁写:‘最好的船,要让后来者能接着往下造’。”赵峰指着某页的修改痕迹,“这处改动和现在孩子们加装的环保动力装置位置完全相同,像他早预见了今日的需求。”
林砚之在码头的仓库里,发现了父亲的“双港联动蓝图”。蓝图上的两个码头参数,与现在希望小学和云南的港口核心数据完全一致。蓝图的夹层里,藏着半张1987年的航线计算表,与云南寄来的另一半拼合后,“2026年通航”的字样完整显现,笔迹与孩子们写的“已启航”形成完美呼应。“他把通航的密码,藏在了两岸的航标里。”林砚之将蓝图输入联动系统,两地的船队突然同时鸣笛,笛声的频率与父亲笔迹的节奏完全一致。
孩子们在码头开展“船帆笔迹接力”活动。每人在船帆上写下一句航海誓言,笔迹会顺着帆绳传递,最终在云南船队的主帆上汇合。当写到“1987年的船永远向前”时,所有的船帆突然同时扬起,父亲的虚拟影像从浪花中走出,接过孩子手中的笔,在主帆中央写下“远航”二字,笔迹落下的瞬间,码头的水面突然泛起荧光,组成巨大的“安”字——是所有航线终点的共同期盼。“是林叔叔在为我们祝福!”女孩指着水面的字迹,荧光的分布轨迹与父亲星图笔记里的安全航道完全重合。
云南的“笔迹航海节”上,母亲带着孩子们将所有船帆的笔迹扫描进卫星系统,形成“全球笔迹航线图”,阳光透过云层的间隙,在海面上投下流动的笔迹光斑,与希望小学码头的光影形成跨洋的呼应。“陈校长说这是‘让阳光当领航员’,”母亲对着镜头挥动船旗,背景里的烟花组成巨大的船锚,锚链上挂满金色的笔迹符号,“等百年后的船队驶过,会发现我们的笔迹和1987年的一样清晰,像从未被海浪磨平。”
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