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小学的老槐树下,新立了块环形的石碑。碑上没有刻字,取而代之的是三十七圈深浅不一的凹槽,每个凹槽里都嵌着支钢笔——从1987年父亲那支烧焦的钢笔,到2026年孩子们用3D打印的“未来钢笔”,笔尖都指向圆心,那里埋着个小小的传感器,能收集树的生长数据,实时传输到云南的信笺树。
“林老师,传感器说槐树在写日记呢!”科技社的男孩举着平板跑过来,屏幕上的波形图随着树的呼吸起伏,转换成文字后竟是断断续续的句子:“1987年的雨……钢笔的温度……孩子们的笑声……”男孩的笔记本上,这些句子被工整地抄录下来,旁边画着槐树的年轮,每圈年轮里都有支钢笔的图案。
云南的“笔迹共鸣装置”传来新消息。母亲在视频里展示着信笺树的数据:“当希望小学的槐树‘写’下‘正义’,我们的树就会‘回’向日葵。”她转动镜头,树身上的投影正将数据转化为图案,希望小学的钢笔轨迹与云南的向日葵纹路在屏幕上交织,形成“爱”字的轮廓。“陈校长说这是‘树的对话’,就像1987年的守护者,现在还在用自己的方式交流。”
老陈的全息影像出现在石碑旁,手里举着个年轮切片。“你父亲当年研究过树的语言。”影像里的老人将切片放在石碑的凹槽里,“这圈深色的年轮,对应着1990年的火灾,里面藏着浓烟的味道。”他忽然指向屏幕外的星空,“他说树的年轮和星星的轨迹一样,都是时光写的信,只要能看懂,就能知道过去发生的事。”影像消失前,老人留下个虚拟的年轮,展开后变成父亲的信笺,“他把所有故事都告诉了树。”
张岚带来的“法律年轮”被嵌在石碑的外环。三十七个凹槽里,分别刻着不同年代的法律条文,与钢笔的年份一一对应。“1987年的案件推动了这条修订。”张岚指着某圈凹槽,里面的钢笔正微微发光,“我们把每个条文的修订故事刻在旁边,让树的生长见证法律的进步。”
石碑的“时光留言区”里,孩子们用特殊的粉笔在凹槽里写字。粉笔的成分能渗入石碑,随着时间推移与石头融为一体,形成永久的笔迹。“我写了‘谢谢’。”女孩指着自己的字迹,“赵老师说百年后挖开石碑,就能看到我们今天的画。”她的字迹旁边,是用同样粉笔写的父亲的名字,笔迹模仿得惟妙惟肖,仿佛是时光错位的签名。
赵峰设计的“年轮打印机”能将树的生长数据转化为实体年轮模型。最新打印的模型上,清晰可见1987年的生长痕迹,旁边用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