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摘下口罩,眼角的皱纹里盛着笑意:“我是陈校长的妹妹,替她来看看老朋友。”她递过来个布包,“这是她让我转交的,说你该知道完整的故事了。”
布包里是盘老式录像带。在电视台的播放室里,雪花点闪烁的屏幕上,年轻的母亲正对着镜头笑,身后是刚盖好的希望小学:“建国,孩子们明天就要搬新教室了,你托人送的课桌椅我收到了。之之今天学会了叫妈妈,等她长大,我要告诉她,她的爸爸是个英雄......”画面突然晃动起来,接着是急促的脚步声和枪声,最后定格在掉落在地的钢笔上,笔帽滚到镜头前,“之”字清晰可见。
播放室的灯亮起时,林砚之的指尖还在发抖。录像带的标注日期是1988年9月10日——父亲“牺牲”后的第二年,原来他真的亲眼见过学校建成,甚至还送来了课桌椅。
“这盘带子是火灾现场的幸存者捐给电视台的。”技术人员递过来份档案,“1990年那场火,是有人想销毁所有证据,幸好这位先生抢出了这盘带。”档案里的照片上,穿消防服的男人正抱着录像带冲出火场,眉骨处缠着绷带,侧脸轮廓像极了赵峰。
林砚之走出电视台时,暮色已经漫过街道。路灯次第亮起,雪后的城市像被洗过一样干净,远处传来希望小学的晚自习铃声,穿透夜色,带着温暖的回响。她忽然想起母亲信里的话:“正义从来不是一场孤勇,是无数双手接力托举的光。”
回到学校时,晚自习刚结束。孩子们排着队走出教学楼,每个人的胸前都别着枚自制的勋章,是用硬纸板做的,上面画着五角星,写着“向英雄学习”。赵峰正站在操场边,给没带伞的孩子递雨衣,眉骨的疤痕在路灯下泛着温柔的光,像枚不需要雕刻的勋章。
“云南的孩子们寄来封信。”赵峰递过来个厚厚的信封,“说要跟咱们搞个‘云结对’,互相讲英雄故事。”他忽然笑了,“张岚刚才打电话,说检察院要把1987年的案子编成普法教材,让我去当顾问呢。”
林砚之拆开信封,里面掉出张照片。云南的孩子们举着自己画的勋章,每个勋章上都写着名字:“林叔叔”“陈阿姨”“赵老师”“张姐姐”,最底下那个最小的孩子,在勋章旁边画了个小小的自己,旁边写着“我也要加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办公室的灯亮到深夜。林砚之在备课笔记上写下明天的课题:“平凡人的英雄主义”,旁边贴满了收集来的照片:老陈给孩子们讲刑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