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术》抄了三百份,藏在未央宫的瓦当里。"荀攸的青锋微微一颤,竹简残片的旋转慢了半拍。
"王将军,您说荀公只懂权谋,可您可看见,他临终前烧的那叠竹简?"陈墨转向王莽的亡灵,"那是他替曹操写的《止战策》,里面有二十三条停战条款,能让中原少死十万人。"王莽的熔浆气浪突然凝固,玄铁剑上的血锈簌簌掉落——那是他当年为稳定民心,强行颁布的"禁杀令"里,被士兵们偷偷刻在剑上的愧疚。
两团亡灵同时剧烈震颤。荀攸的雾气里浮出一行小字:"南阳试验田,亩产二百四十斤";王莽的熔浆里渗出一抹青灰,竟是半株未成熟的粟米。
陈墨抓住机会,咬破指尖在龟甲上画下血纹。龟背的裂纹突然活过来,化作两条交缠的龙,一条缠住荀攸的玉牌,一条缠住王莽的玉玺。他大喝一声:"以亡灵为媒,以往事为引,合!"
两道光芒从龟甲中迸发。荀攸的雾气裹着竹简残片,王莽的熔浆裹着《周礼》残卷,竟开始交融。荀攸的清冽里多了几分烟火气,王莽的暴烈中渗进些许温良。当两团光融合的瞬间,陈墨看见虚空中浮现出另一张面孔——那是二十年前,在长安太学里,两个年轻书生围炉夜话的模样。一个捧着《孙子兵法》,一个翻着《周礼》,窗外的雪落在他们的书案上,把"克己复礼"和"经世致用"四个字,融成了同一片温暖。
"原来...我们早就在等这一天。"融合后的亡灵轻声说。他的形态不再分明是荀或王,而是穿着汉家深衣,腰间挂着半块玉玺和半卷兵书。他抬手接住一片飘落的竹简,上面赫然写着:"兴水利,均田赋,止兵戈,重农桑"——这是两人毕生所求的交集。
陈墨松了口气,收起七星钱。他能感觉到,这两团亡灵的怨气正在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某种更纯粹的东西。远处传来晨钟,邙山的雾霭中,几株早开的野梅正抖落枝头的雪。
"看来,有些执念,终究会被岁月磨成同路的光。"他低声说,转身走向洛阳城。背后传来融合后的亡灵的笑声,混着竹简翻动的沙沙声,和着晨风吹过麦田的簌簌响,像极了当年太学里的书声。
这一日,洛阳的百姓都说,他们在晨雾中看见了一位穿深衣的仙人,手里捧着一卷写着"天下大同"的书。有人说那是汉家的祥瑞,有人说那是新朝的遗泽。只有陈墨知道,那是两个被岁月误解的灵魂,终于在亡灵的世界里,找到了彼此的答案。
喜欢开局火种协定,但我能无限召唤请大家收藏:(www.qi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