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律终于刻成了石碑,立在城门口。
最引人注目的是「军功爵制」那篇。一个穿粗布短打的士兵踮着脚念:「先登城头者,赐爵一级,田一顷,宅九亩。」他身后的队列里忽然炸开了锅,有人扯着嗓子喊「真能得田?」,引来守城卫兵的呵斥,却止不住越来越响的议论声。
蹇叔站在相府门内看着这幕,手里捏着孟明视送来的军报。上面说自从新律传开,军营里夜里都有人举着火把练刺杀,伙夫们劈柴都比往常多劈三成。他想起百里奚生前常说「士兵盼的不是赏赐,是盼着自己的儿子能不再当士兵」,此刻倒觉得那石碑上的字,像是给每个秦人的心里种了颗种子。
开春时,边境传来捷报。西戎的义渠部来犯,一个叫黥面的士兵第一个攀上城楼,割下敌首三颗。按新律,他不仅免了脸上的刺青,还得了爵位和田地。消息传回咸阳,市集上的陶俑贩子都改了吆喝:「看这披甲的俑,像不像新得爵的黥面将军?」
蹇叔把军报呈给穆公时,见御案上摆着刚铸好的铜爵,上面刻着「公士」「上造」等爵位名。穆公拿起最小的那只,递给蹇叔:「这第一爵,该给先生。」铜爵入手微凉,蹇叔却觉得掌心发烫,他想起百里奚临终前说「秦国的军功,该让种地的人也能摸到」,原来老人早就把秤砣磨好了。
三、市门
咸阳的集市是从渭水边慢慢长起来的。
起初只是几个西戎牧民牵着牛羊来换粮食,后来郑国的商人带着丝绸来,楚国的匠人背着漆器来,蹇叔让人在市集中央立了根铜柱,上面刻着度量衡的标准:一尺合秦尺八寸,一斗容粟十二斤。柱下还摆着两石粮食,供往来商人核对自家的斗斛。
「先生,东边来的盐商说,咱们的秤比晋国的准。」市令来报时,正见蹇叔蹲在布摊前,看一个卫国商人用秦国的尺子量麻布。那商人笑着说:「在咸阳做生意,夜里睡觉都踏实。」旁边卖陶器的郑国人搭话:「可不是,上次我少给了一个秦人的钱,他追了半条街把钱还我,说『新律说欺商者罚』。」
蹇叔望着集市尽头新建的客栈,那里挂着「通利」的幌子,是他让人题的。百里奚生前总念叨「商路通了,粮食才能活」,如今渭水上的商船果然多了起来,船头插着秦国的黑旗,载着关中的新麦往晋国、楚国去,回来时舱里装着蜀地的铜、燕国的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入秋时,市令送来账本,说咸阳的商税比去年翻了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