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偏锋,还是稳中求索,虽说到底凭的还是真才实学,可合主考官的偏好,亦是紧要。”
\n
魏观说的已经很委婉,倘若不合主考官的心意,纵使再有才华,若非名动汴京,区区贫家子,落榜又如何?
\n
这话可谓是一语点醒梦中人。
\n
陈括苍上辈子参加的是高考,阅卷组的规则相对公平,极端有争议的,还能有专家组审议,一位主考官定生死的事,的确未曾料到。
\n
至于俞明德,他伯父说到底只是小吏,家里虽殷实,却远没有什么官场上的交情,如何会知道这些。
\n
在二人惊疑,一人苦苦吃饭时,魏观微微笑,不紧不慢继续道:“其实也不必担忧,汴京解试主考官来回便是那几人,譬如徐学士……”
\n
魏观将几个做过主考官,以及可能做的官员喜好一一说了。
\n
他虽早几年中举,但官场无非就这么大,几乎没什么变化,哪怕有几个后起之秀,也爬不了那么快,更没有足够的资历。
\n
当初,以魏相公的官阶,魏观可以走国子监试,中举人数极多,但魏相公并不让,明明苦读多年,就当正正经经解试。而以魏相公的地位,知晓那些主考官的偏好,甚至是想知晓些题目,都不是难事。
\n
魏观未曾舞弊,可的确要比贫寒学子有优势。
\n
未曾想,今日倒是能指点他人。
\n
他看着已寻出纸笔,在桌面上潦草记下他所言的每一字的陈括苍和俞明德,心下并无波澜。
\n
陈括苍学问不错,功底扎实,若能知晓考官喜好,必定中举。
\n
至于俞明德,他稍差些,也算有天资,今日知晓这些,认真钻研,应也能中举。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