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船民的生存困境,各类难民转移审批程序明显提速,特别是针对滞留港城难民的审批大幅加快,这让饱受煎熬的难民们终于看到一线希望。
\n
启德机场附近那座废弃多年的旧监狱重新启用,多家慈善机构联合租下难民营周边的一栋工业大厦,将其改造为专门的难民营工业厂房。首家入驻的企业是为立德和崔记供货的纸箱厂,随后赵家的服装厂也顺利进驻。
\n
港城存在着大量有生意就开工、没订单就关门的小型加工厂,只需几台简易设备就能运营的玩具厂、电子零件组装厂比比皆是;更多企业依赖从海外进口整柜货物,在港城进行分装后再销往特定市场。
\n
难民营工业厂房的租金低廉,人工成本仅需每日八小时三十五港币。相较于港城这两年来飞涨的人力成本,雇佣打黑工的内地或越南工人存在诸多风险。直接聘用难民营工人则由管理方承担用工责任,风险大为降低。厂房提供短期(两至三个月起租)和长期两种租赁方案,这种灵活性为众多小微企业创造了机会。这座工业大厦转眼间竟成了抢手的“旺铺“。
\n
岳宁在营区内开办的技能培训班面临尴尬局面:白天青壮年难民都忙于工作无暇上课,只得将培训时间调整为每晚六点至八点。这实在让人没想到。
\n
屯门难民营的难民们开始抗议,他们外出求职,遇到了重重困难,港城敢给他们工作的小作坊待遇极差,每天工作十小时、全年无休仅能换取七八百港币收入。而难民营规定每周工作六天、每日八小时就能获得九百多港币报酬。
\n
越来越多难民提出要求:“干脆把我们也关起来算了!”
\n
这种众口难调的局面,有人愿意被关,大多数拒绝放弃自由,不愿被禁闭在营区内。
\n
港府顺势设立第二家禁闭式难民营,允许开放式难民营的难民自愿申请转入。此后开放式难民营不再接收新难民,同时分批转移部分原有住民。随着难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