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时局,但港大作为学术机构,希望学生避免卷入政治争议。”
\n
岳宁挺直脊背:“校董先生,我只是在陈述历史事实。1842年港岛被割让,1860年九龙半岛,1898年新界租借,这些都是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n
她的声音清晰沉稳,“至于新加坡的例子,1965年被迫独立是马来亚联邦内部政治博弈的结果,与中国对港城的主权诉求没有可比性。”
\n
后排突然传来敲门声,万博达教授推门而入:“抱歉,我来晚了。听说在讨论港城的历史定位?”
\n
他慢悠悠坐下,目光扫过校董们:“我教了二十年远东经济史,最反感的就是把政治立场凌驾于学术之上。岳宁同学引用的是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里的考据,难道我们学校认为这本书有政治倾向?”
\n
校董们面面相觑。万博达从公文包掏出一份文件:“这是我刚收到的英国外交部解密档案,1968年驻港总督报告里明确写着‘维持殖民统治的成本已超过收益’。学术讨论而已,怎么就成了政治争议?”
\n
岳宁见气氛松动说:“我组织翻译经济资料,也是希望搭建学术桥梁。内地学生用我们翻译的《发展经济学》教材,学习的是英美体系下的经济学观点。现在英美的大学很多都开设了特别奖励,给内地的学生。我倒是觉得我们学校,作为离大陆最近的英国教育体系里的学校,也应该开始资助中国内地学生来港读书。那几位同学说出那样的话,我只能说,他们鼠目寸光。现在出来读书的内地学生,只要回去的,都会成为未来三四十年,各行各业的精英。”
\n
西方这个时候拉拢中国,不就是要对付苏联吗?岳宁没说这话,但是她相信校董能懂她的意思。在这样的前提下,西方根本不会坚持不放港城。
\n
几位校董互相看了看,不仅仅是岳宁背后代表的港城几家老牌华人家族,还有她本身的能力,未来的她定然会是杰出校友。
\n
校董会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