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宁停下脚步:“大叔,我什么时候说过自己做菜厉害了?我做菜好不好,都是食客给的口碑;我做题好不好,得上场了才知道。”
\n
岳宁翻看其他报纸,发现另一份报纸用整版篇幅刊登“教育公平”专题,罗列了港城两所大学近十年通过各种渠道录取的学生,即所谓的“specialcases”政策。
\n
“specialcases”政策,在英美体系大学中广泛存在。港城大学的“specialcases”比例相对于英美名校的四成已算较低。在该政策下,若对学校捐赠达到一定金额,录取率可提升四五倍;若申请者父母一方是该校校友,其录取率是与学校无渊源学生的七倍。
\n
港城两所大学“specialcases”比例低,纯粹是因为港城精英阶层更倾向于将孩子送往英美名校,本质上与英美名校并无区别。由此可见,平民子弟进入名校有多艰难。而岳宁既有背景,又有经营实绩证明自己,却仍愿意走传统考试路径,在面对质疑时更愿意以这种方式证明自己,希望借此推动港城教育的透明与公平。
\n
岳宁照常买了报纸,按每日路线跑完步回到家,洗澡后和爷爷一起吃早饭,电视机里正播放那家电视台的新闻。
\n
该台已收敛了昨日阴阳怪气、明褒暗贬的口吻,转而报道岳宁向全港辅导机构提出挑战。
\n
记者昨晚采访了部分辅导机构负责人,有的机构兴奋不已,表示已致电htv咨询;有的机构持谨慎态度。
\n
对有实力的机构而言,这次机会无疑是绝佳的广告;对名不见经传的机构来说,借着岳宁的名声,赢了能出名,输了也无妨;而陷入两难的是有一定规模的机构,参与怕输掉名声,不参与则会被家长质疑实力。
\n
政府相关人员也接受了采访,表示热切关注此事。这些年港城一直在积极推动教育改革,将教育从“服务于英国殖民地”转向“服务于本土”,并于1978年实现普及初中免费教育。但对于教育公平,相关部门只提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