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嬴政君臣紧锣密鼓的应对下,大秦帝国各处的应对举措初现成效,但局势依旧暗流涌动。
林悦派出的情报人员不断从灵霄国传回消息。灵霄国的军事准备愈发紧锣密鼓,他们不仅加大了兵器的打造力度,利用其独特的冶炼技术锻造出一批精良的武器,还从周边部落招募了不少善战的勇士,使得军队规模进一步壮大。而且,灵霄国似乎察觉到了大秦对其的关注,开始对国内的外来人员进行严格排查,这给大秦的情报收集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与此同时,与灵霄国周边国家的外交联盟进展也并非一帆风顺。部分国家虽然对大秦的提议表示出兴趣,但因忌惮灵霄国的实力,态度犹豫不决,不愿轻易与大秦结成紧密联盟,担心此举会激怒灵霄国,给自己带来灾祸。
在国内偏远郡县的扶持工作上,虽然道路修建工程正在稳步推进,可商业发展的引导却遇到了阻碍。由于偏远郡县基础设施薄弱,商业环境相对落后,即便有优惠政策吸引,许多商人仍持观望态度,不愿贸然投资。那些已经前往的商人,在经营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难题,如原材料供应不足、市场需求有限等。而文化讲堂的开展虽然吸引了不少百姓,但仍有一些受到外来文化影响较深的年轻人对此不感兴趣,依旧热衷于模仿外来的生活方式,对大秦传统文化的抵触情绪并未完全消除。
李斯推行的商业优惠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一些地方官员为了政绩,在落实政策时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他们并未将减免赋税和低息贷款真正惠及那些有需要的商人,而是私自挪用资金,中饱私囊。商业交流活动虽然频繁举行,但部分活动形式大于内容,商人之间的实际交流效果并不理想,没有达到预期的促进商业发展的目的。文化审查机构在筛选外来文化时,标准难以把握,有时过于严格,将一些有益的文化元素也拒之门外;有时又过于宽松,导致一些不良文化仍在大秦境内传播。
王翦在边境的军事防御部署面临着资源调配的难题。随着增派部队和加固工事的进行,粮草、兵器等物资的需求急剧增加。然而,国内的物资运输线较长,部分地区交通不便,导致物资供应时常出现延迟。而且,军队在针对灵霄国战术的模拟演练中发现,灵霄国的军事战术灵活多变,新出现的一些战术让秦军一时难以应对,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调整训练方案。
嬴政在咸阳宫频繁收到这些不太乐观的奏报,心中忧虑更甚。他再次紧急召集林悦、李斯、王翦等人商议对策。嬴政满脸忧虑地说:“诸位爱卿,如今局势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