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以此为借口,大肆的宣扬。朱熹的理学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南宋的发展要迅猛的多,读书人言必朱子!
意识形态上的分歧,这是最难统一的。
四爷给恒儿的作业,也都是跟朱子理学相关的东西,用四爷的话说:“你至少得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才能知道怎么反驳它,以达到怎么利用它的目的。”
因着本就不是带着学习的目的学的,因此,孩子是先怀疑,然后论证。
最开始谈到朱熹的时候,就说到他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说到二程,那自然就得看看二程的学说了。
学这些的时候把孩子学的一愣一愣的,“孔子说‘克己复礼’……”这个‘礼’,是说周公时所推崇之‘礼’吧,“可二程则说,‘视听言动,非理不为,即是礼,礼即理也’,这又是什么道理?”
是说二程的学说根基,便是强词夺理。你说我没根基,我说我有。我就说孔圣人的说的‘礼’便就是‘理’!礼即理,理即礼。
他们的理论基础便是这么一句话。可这句话却是他强行解释来的!
一句话叫这孩子揣摩了一个月,最后得出结论说,任何一个学说,能兴盛,不是它本身多高明,多是其所处的时代做出的选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5页 /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