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拒绝了他的提议,“我说过,这艘船的任何一个部分都不会被放弃。”
普莱德皱眉:“但右翼舰体已经完全失去了动力,就算临时加装外接喷口,也不足以产生足够的推力。”
不少海军将官们闻言默然,他们相当清楚驱动这样规模的星际无畏舰所需要的动力,哪怕只是半艘。
“牵引光束呢?”
一旁的冲锋队军官提出建议,却很快遭到海军的否定,他们不耐烦的解释即使是一半的舰体,质量还是太大,必须使用专门的设备,现有所有舰船的牵引光束投射的能量都不足以拉动。就在局面即将陷入一筹莫展之际,凯洛伦却示意:
“无妨,我已有办法。”,显得胸有成竹。
(两天后)
“拖拽?”
“是的,拖拽。”
不顾舰长弗朗蒂斯·格里斯上将惊讶的发问,新任督卫将军恩里克.普莱德负手矗立在舰桥,冷静地回答道。
透过他的座舰“坚定号”复兴级歼星舰的观察舷窗,可以看到十数条长达数公里的光带——这是临时加装在“至高无上”号右翼舰体表面的外接工程引擎加力喷洒出的等离子火焰。
当然正如他之前所说,仅凭这些不足以驱动残缺的巨兽,除非——当坚定号以相对速度“缓缓”飞越残骸尾部,会看到这样一幕:正前方数公里外闪烁着数百个光点,那是数百艘大小飞船。
“除了执行警戒和侦查任务的部分,全舰队能动的船都在这了吧。”这位自帝国时期起就跟随普莱德的军官感慨道。
“不是全部,126艘,巡洋舰级别以下的船动力不足以胜任这项任务。”
普莱德纠正了他,“另外,作为舰长,如果可能的话,冷静些”。
他的眼神向舷窗外延伸,在目视距离之外,300根长长的线揽从每一艘舰船尾部两侧延伸至拖拽目标的表面,每一根线缆都由根斯蒂尔顿线通过磁场约束而成——这种超碳纳米材料原计划用于移动某项“绝密”级武器研究成果。
工程兵部队进行了严密的计算以确保每个拖拽点处于最佳受力位置,利用大功率工业激光束钻孔并通过强吸力铰链固定。就这样,这块延绵21公里长的人造残骸终于开始朝着既定目标,缓慢而坚决地开动。
“原始,但有效。”普莱德点评道,“最高领袖并不是第一个知晓我军正在研究死星小型化技术的人,但仓促之间竟能想到如此巧妙的办法。这位新领袖起码有一点和他的师父一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