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的必要性阐述得条理分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回答完毕,李明垂手而立,心中波澜微起。他自觉这番释义,既准确抓住了核心,又符合夫子一贯强调的“义理”,堪称完美。他甚至能想象到钱多多那目瞪口呆、张铁柱那更加黯然的模样。
然而,书斋内却是一片异样的寂静。预想中的赞许并未出现。孙夫子依旧平静地看着他,那目光沉静如渊,深不见底。夫子的手指,无意识地在那柄油亮的暗红色戒尺光滑的表面上轻轻摩挲着。片刻,一个平静无波的声音才缓缓响起,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却带着千钧之重:
“释义…尚可。” 夫子微微一顿,那停顿仿佛一个世纪般漫长。李明的心,随着这停顿猛地一沉!一股不祥的预感瞬间攫住了他!
“然,”孙夫子话锋陡转,目光如同最精准的手术刀,瞬间剖开了李明那看似完美的答案,“你可知,孟子此言,非仅论治国?”
“啊?”李明猛地抬头,眼中第一次露出了真实的、不加掩饰的愕然!不是治国?那是什么?他脑海中飞速检索着刚刚记下的文字,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可…夫子的意思?
“你可知,梁惠王问‘利’之时,其心何求?”夫子的声音依旧平稳,却带着一种引导思考的力量,“孟子何以不正面言利,而劈头便斥‘何必曰利’?此非迂阔,实乃诛心!直指惠王心中那点不可告人之‘欲’!孟子见微知着,一眼洞穿其国危之兆,非在诸侯外患,而在君心之失!其所言‘仁义’,亦非空泛道德,乃匡正君心、重塑君臣纲常之霹雳手段!”
夫子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雷,轰击在李明的心坎上!每一个问题,都如同重锤,狠狠砸向他那建立在记忆沙堡之上的认知!梁惠王的心求?孟子斥责的用意?仁义作为手段?这些…这些字句背后,竟然隐藏着如此幽微、如此凌厉的洞察和意图?他死死盯着书页上那些滚瓜烂熟的字句,那些字句此刻却仿佛活了过来,扭曲、变形,组合成他完全陌生的狰狞面孔!他试图调动所有的记忆去“理解”,去“分析”,却发现大脑如同陷入泥沼,那些清晰无比的字符,此刻却冰冷僵硬,拒绝向他展现更深层的秘密!一股冰冷的汗意,瞬间从脊背蔓延开来!
“再问,”孙夫子并未给他喘息之机,目光如同锁定猎物的鹰隼,“‘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此句,若置于今时今日,景朝一县之内,县令治下,当作何解?仁者必不遗弃父母,义者必不怠慢君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