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民开进学之路,此志至死不渝。如今陛下大兴书院,广开学路,其中可做之事何止千万,微臣愿以身许国,助陛下将此路筑成康庄大道。”
文畅跪在地上,郑重地磕了个头,认真地说。
季袅笑了一声,让他起来:“兄长请起,兄长若是愿意,等着旨意就是。”
文畅重新坐下,想了想,又腆着脸笑了:“微臣还有一事,陛下让臣入京,准备让谁来淮南?”
他在淮南经营了近十年,淮南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章法,倘若换了人,蓦地改了他定下的那些政令,他怕功亏一篑。
如果季袅淮南太守的人选不靠谱,他宁可留在淮南。
“你若入京,淮南朕准备从机要司调人过来。”
季袅给他保证:“放心,你定的那些有利于民生的政令,朕会帮你延续下去。”
“如此,微臣多谢陛下,再没有不放心得了。”
文畅起身行礼:“时间紧迫,臣先回去安排书楼的事宜,其余政事也要加紧安排,就不陪陛下闲话家常了,臣告退。”
说完,他也不管季袅说什么,转身就走,几乎是一路小跑就出去了。
季袅愣了愣,接着笑了。
这人好有意思,早回去这一会儿,难道就把书抄完了?
……
……
等到从淮南回京,已经是一年之后了。
对于忽然多出来的两个小主子,季袅和九霖只宣称是从安国王府带回来的,倒也没有人多问什么。
毕竟淮南安王府已经是陛下与殿下能找到的最亲的人了。
从安王府带回来的小主子,也没什么不可。
重明五年的科举也很顺利,上榜的庶民与寒门学子也更多了。
季袅还单独开了女科,当然,录取的女官还是很少的,职位也都集中在翰林编修、太学府官和内务府司这些边缘角落。
毕竟世俗的观点在那里,季袅的步子没办法一步迈得太大。
一下子把整座房子拆掉,季袅怕自己也没了遮风避雨之处。
他已经是庶民与女子唯一的出路了,倘若保不住自己的尊位,更没办法帮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了。
重明五年冬月,大夏设象胥司,象胥司主官称九译令,由熟悉大夏周边国度语言文字的人才担任,不论出身行业,主要负责翻译传授大夏周边诸国语言文字。
重明六年,在象胥司的帮扶下,惠民书院开遍了整个中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