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眼中精光一闪:“速生草植……翻耕入土……此法可行?”他并非不通农事,深知恢复地力之难。若此法真能不耗粮种而肥田,确是妙策。
“可令内史府择一两处河滩先行试种,由墨家弟子及懂农事的官吏督管,记录其长势及翻耕后土壤变化。”李薇谨慎道,“若见效快,则今春便可大范围推行于受灾郡县!”
“善!”嬴政拍板,“此事由阿母全权督办。所需草种,命少府速从巴蜀、荆楚之地购运!凡有阻挠试种者,以妨害农桑论处!”
有了嬴政的支持,李薇精神一振。然而,当她召来相里勤,准备将试种绿肥和督造新式深耕铁犁的任务一并交付时,却察觉这位墨家钜子眉宇间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忧虑。
“钜子有心事?”李薇屏退左右,关切问道。墨家是她在技术领域最坚实的盟友,相里勤的状态至关重要。
相里勤叹了口气,拱手道:“不敢瞒太后。近日……钜子城内,颇有些不稳之声。”
“哦?所为何事?”
“皆因‘工爵制’而起。”相里勤面露难色,“李客卿所推工爵,本意乃激励匠人,扬我墨家技艺。然……工爵评定之权,终归少府监与王权。部分弟子认为,此乃朝廷收编墨家之举,长此以往,墨家‘兼爱’、‘非攻’之精义将荡然无存,沦为君王争霸之工具!尤其……尤其是一些精研守城器械、机关术的弟子,对此反应尤为激烈。”
墨家分裂的苗头!
李薇心头一凛。她深知墨家内部本就存在“秦墨”(重实用技术)与“齐墨”(重理论学派)之争。工爵制的推行,无疑加剧了这种分歧。那些执着于学派理想的弟子,对依附朝廷、为王权服务产生了强烈的抵触。
“都有哪些弟子?”李薇沉声问。
“以‘孟胜’为首,追随者约三十余人,多为精研守城与机关者。”相里勤低声道,“孟胜乃先钜子腹?高徒,在弟子中威望颇高。他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孟胜!这个名字李薇有印象。历史上,这位墨家领袖在楚国阳城君叛乱时,为践行“义”字,率弟子百八十人死守孤城,最终全部战死,成就了一段悲壮的传奇。没想到在这个时空,他竟因工爵制对秦国朝廷产生了如此强烈的排斥!
这不仅是人才的流失,更可能埋下巨大的隐患!精通守城和机关术的墨家弟子若心怀怨望,甚至投向他国……
“此事非同小可。”李薇神色凝重,“钜子务必稳住局面。孟胜等人所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