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暗河出口的发现和碎木屑的证据,如同一剂强心针,短暂地提振了嬴政阴郁的心情。他加大了对阎乐所部的支持,更多的精干人手和物资被调往戏水河谷,搜索范围不断扩大,甚至开始向骊山深处人迹罕至的沟壑延伸。
然而,朝堂之上,暗流并未因此而平息。吕不韦的倒台如同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其留下的巨大权力真空和利益版图,引得各方势力蠢蠢欲动。以华阳太王太后残余楚系势力为根基、蛰伏已久的宗室勋贵集团,开始借机发难。他们不敢直接挑战嬴政的权威,却将矛头巧妙地指向了另一个目标——近期风头正劲、手握金楠脂和农桑改良权柄的李薇(赵姬),以及她背后那些“奇技淫巧”带来的“灾祸”。
这一日的朝会,气氛格外凝重。少府监刚禀报完金楠脂量产进度及楠木运输损耗情况(虽经改良,损耗依旧可观),一名白发苍苍、素以“刚直”闻名的老宗室,昌文君嬴傒,便拄着鸠杖出列。
“王上!老臣有本启奏!”嬴傒声音洪亮,带着痛心疾首,“自我大秦立国,以农战为本,以法度为纲,方有今日之强!然近年来,宫中多有‘奇技’兴焉!或曰‘翻车’引水,或曰‘新纸’书文,更有甚者,竟研制‘黑火惊雷’此等凶戾之物!耗费国帑巨万,驱使民力无数!其利未见几何,其害已现端倪!”
他矛头直指:“‘黑火惊雷’失窃,至今下落不明,如悬顶之剑,祸乱宫闱,搅扰朝野!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追索?此非‘奇技’之祸乎?更有甚者,今岁天象示警,星官明言恐有大蝗之灾!此岂非上天因‘奇技’乱本而降罚乎?”
嬴傒的话,如同毒刺,精准地刺中了当下朝臣们心中最大的忧虑——失窃火药的威胁和即将到来的蝗灾!他将这两件看似独立的事件,强行与李薇推动的“奇技淫巧”联系起来,扣上了“灾祸之源”、“动摇国本”的大帽子!
“昌文君此言差矣!”客卿李斯立刻出列反驳,言辞犀利,“翻车引水,活民无数;新纸书文,惠及士子;金楠脂防腐,利在千秋!此皆强国利民之实策,何来‘奇技乱本’之说?黑火失窃,乃宵小作祟,监管不力之过,岂能归咎于器物本身?至于蝗灾,乃天行有常,旱涝交替所致,与人事何干?昌文君以天象附会人事,岂不闻‘天道远,人道迩’乎?”
“李客卿巧言令色!”另一位宗室重臣出言支持嬴傒,“耗费巨大是真!隐患无穷是真!蝗灾征兆亦是真!若非沉溺此等‘奇技’,国帑用于修缮水利、充实仓廪,何惧蝗灾?更不会惹出火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