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可于无风之夜,点燃篝火堆,利用蝗虫趋光性诱杀!或在田埂四周挖掘浅沟,内置潮湿柴草点燃,制造浓烟带阻隔驱赶!
四、**禽鸟助剿**:鼓励农户多养鸡鸭鹅等家禽,散放于田间,禽鸟喜食蝗蝻,亦是天然助力!
五、**药物……**李薇顿了一下,硬生生把“农药”二字咽了回去,“……暂无良药,然草木灰水、石灰水泼洒,或可抑制虫卵滋生,亦可尝试!”
她将记忆中有限的古代治蝗方法一股脑抛了出来,条理清晰,措施具体。虽然效果有限,但总比坐以待毙强!
“此法……或可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农思索片刻,眼中燃起一丝希望,“趁小虫时扑杀,总好过等它飞起来吃光庄稼!养鸡鸭这法子好!鸡鸭吃虫,还能下蛋!”
“对!组织人手,扑打小虫!”其他老农也纷纷附和。有了具体的应对方案,恐慌的情绪被压下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紧迫感和行动欲。
“好!”李薇趁热打铁,“此事刻不容缓!着内史府、少府监立刻行文各郡县,将上述防蝗灭蝻之法,连同选种、积肥等事,一体推行!各级官吏务必亲力亲为,督促乡里!所需扫帚、麻袋等简易工具,由少府酌情调拨部分至贫瘠乡里!扑杀蝗蝻之奖励钱粮,由内史府统筹!”她迅速将防蝗纳入了农桑改良的整体框架。
众人领命,匆匆散去执行。李薇独自站在空旷下来的议事厅内,心绪难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火药的阴影尚未驱散,蝗灾的威胁又迫在眉睫!她感觉自己就像在走钢丝,脚下是万丈深渊,稍有不慎,便是粉身碎骨。
“太后,”心腹宦者令低声禀报,“骊山方面,阎都尉有密报送达。”
李薇精神一振,立刻接过密封的铜管。展开帛书,阎乐的字迹带着激动:
“禀太后,末将率队于戏水上游河谷深处,发现疑似暗河出口!乃一隐蔽山涧,涧水冰冷湍急,涧底巨石嶙峋!相里钜子确认,此涧水水质、水温及携带之细微矿物,与废弃陶窑下暗河之水样吻合!涧底及两侧石缝间,发现少量被水流冲磨过的、类似丙七匣外壳之碎木屑!虽未寻得完整火药匣,然此地确为暗河出口无疑!末将已扩大搜索范围,沿戏水上下及支流山涧仔细搜寻,定要找出蛛丝马迹!”
找到了出口!还有碎木屑!
这无疑是重大突破!虽然火药匣依旧不知所踪,但至少锁定了它最终出现的地点!阎乐和相里勤就在那里!希望,如同在厚重的阴云中透出的一线微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