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匠第一次接触,难免照本宣科,忽略了马蹄本身并非标准平面,需要根据每匹马的蹄形进行微调,而且钉钉的位置、角度、深度都极有讲究,否则非但不能保护,反而会造成伤害。
“原来如此。”刘辩点点头,脸上并无沮丧,反而带着发现问题的兴奋。“是我们的方法不对,非蹄铁无用。”他转向公输墨和周围的铁匠,“取炭笔和皮纸来!再牵几匹不同体型的战马过来,我要亲自看蹄!”
接下来的半天,马具工坊变成了临时的“马蹄研究所”。刘辩亲自上阵,指挥工匠将马匹固定好,抬起马蹄,用炭笔在清理干净的蹄底仔细描绘轮廓,测量弧度、宽度、厚度。他一边测量,一边向公输墨和铁匠们讲解:
“看,马蹄底部并非平板,前部圆润,后部略宽,两侧有自然的弧度!蹄铁的形状,必须贴合这个自然的弧度!不能强行用平铁片去凑合!”他用炭笔在皮纸上画出一个更贴合马蹄弧度的U形轮廓,并在两侧边缘设计出微小的弧度上扬。“这样,钉钉的位置也要随之调整,主要钉在蹄壁(角质层)最厚实、最不敏感的区域,避开蹄底中心和蹄叉!钉子打入的角度,要与蹄壁垂直或略向外倾,深度以穿透蹄壁角质、露出钉尖再回弯固定为佳,绝不能伤到里面的嫩肉(蹄真皮)!”
他边说边用一块软泥按在一匹马的蹄底,拓下精确的形状,然后根据拓印,指导铁匠现场加热锻打,制作出第一块真正“量蹄定制”的蹄铁。接着,他亲自示范如何清理马蹄、修剪过长的角质、如何找准钉钉位置、如何控制力度和角度将特制的蹄钉钉入、最后如何将露出的钉尖敲弯回折,牢牢固定在蹄铁边缘的凹槽内。
整个过程中,公输墨和铁匠们看得目不转睛,李司马也由最初的怀疑变成了专注的观察。当那块弧度完美契合、钉钉位置精准的新蹄铁稳稳地“穿”在那匹战马蹄上时,马儿似乎也感觉舒服了许多,轻轻打了个响鼻,踏了踏地面,发出清脆而稳固的“哒哒”声。
“妙!妙啊!”公输墨忍不住击掌赞叹,“贴合蹄形,受力均匀!钉子只钉在厚实的角质层上,避开了要害!主公此法,犹如为马匹量脚做履,自然稳固舒适!”
刘辩擦了擦额头的汗,笑道:“这只是第一步。公输先生,你立刻组织人手,按此法,为李司马带来的所有战马测量蹄形,逐一制作专属蹄铁,并亲自监督钉装!记住,宁慢勿错!每一匹马,都是我们未来的战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