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闪过一丝由衷的喜悦。这不仅仅是粮食,更是他“格物兴农”理念最有力的证明!是凝聚人心、稳固根基的基石!
“主事神恩!赐我等活命之粮啊!”王老栓带头,呼啦啦跪倒了一大片。农人们用最朴素的礼节,表达着心中无法言喻的感激。没有刘辩,他们或许早已饿死荒野,或者沦为流寇的刀下鬼。而如今,他们不仅活了下来,更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丰收在望的土地!
“快快请起!”刘辩示意众人起身,声音沉稳而有力,“此乃诸位辛勤耕耘,顺应天时,巧借格物之力,方得此丰收!非我一人之功!”
他环视着激动的人群,朗声道:“我已下令,开镰之后,按屯田组登记田亩、出力多寡,统一分配收成!除却必要留存之种粮、工坊及护卫口粮、应缴田赋(给王甫的象征性份额),其余粮食,尽数按户分配!确保人人有粮,户户有余!”
此言一出,人群先是一静,随即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按劳分配,家家有余粮!这在苛捐杂税猛于虎的乱世,简直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刘青天!”
“刘善人万岁!”
不知是谁起的头,发自肺腑的欢呼声浪一浪高过一浪,直冲云霄。无数双饱含热泪的眼睛,崇敬地望着田埂上那个年轻的身影。此刻的刘辩,在他们心中已不仅仅是提供庇护和工具的恩主,更是带领他们走向丰足生活的神明!
民心,在这一刻,如同那沉甸甸的麦穗,彻底归附,牢不可破。
消息像风一样传开。安平城内外的农户,尤其是那些租用了曲辕犁、田地也获得丰收的农户,更是对刘辩感恩戴德。城门口、茶肆间,到处都在传颂着“格物坊麦浪滔天”、“刘主事仁德无双”的故事。许多原本犹豫观望的流民,拖家带口涌向格物坊属地,只求能依附在这位“活菩萨”的羽翼之下。负责登记的文书忙得脚不沾地,格物坊的人口,再次迎来爆炸性的增长。
就连县令王甫,也被这浩大的声势和实实在在的丰收景象震撼了。他坐着轿子,在衙役的簇拥下,战战兢兢地来到格物坊属地边缘,看着那一眼望不到边的金色麦浪和热火朝天的准备场景,听着那震天的欢呼,心中最后一丝对刘辩的忌惮,也化作了深深的敬畏和…庆幸。幸亏当初把这块“烫手山芋”送了出去,还结了个善缘!他打定主意,秋收后,定要备上厚礼,好好维系与这位“刘县尉”的关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然而,在这片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