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一道惊雷,在绝望的雨幕中炸响。他强迫自己剧烈跳动的心脏平复下来,雨水顺着他的额发、鼻尖滴落,但他的眼神却异常锐利,如同淬火的钢针,扫视着眼前的巨石、崩塌的路基、陡峭的岩壁,以及同伴们携带的可怜物资——几捆用于攀爬和捆扎物品的麻绳、树皮绳,几根粗重的木棍(原本是当柴火和支撑帐篷用的)。
知识!那些深埋在脑海中的知识碎片在飞速碰撞、组合!杠杆?不行,无处着力点!滑轮…滑车…辘轳!一个清晰的物理模型瞬间在他脑海中成型!
“没时间解释了!听我令!” 刘辩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瞬间将涣散的队伍重新凝聚起来,“把所有的绳子!所有的!都解下来!接起来!要够长!李壮,把你背囊里那两根最粗的木棍砍下来!快!阿石,别哭了!找!就在这附近,找碗口粗、根扎得深的小树,或者突出的、结实的岩石棱角!要能承重!快!”
命令虽急,但一路行来,刘辩用“奇技”数次化解危机(第9章杠杆退敌、第16章土硝惊雷),早已在众人心中建立起初步的信任和权威。求生的本能压倒了一切。王伯和陈衍立刻扑向行囊,手忙脚乱地解绳索。李壮二话不说,抽出腰间磨得锋利的石斧(简陋工具),对着两根手臂粗的硬木柴猛砍。阿石抹了把眼泪,像只受惊的小兽,贴着岩壁,瞪大眼睛在昏暗的光线中搜寻。
陈衍一边解着纠缠的绳结,一边忍不住急问:“刘郎君!绳索接起,莫非想以人力拉走此万钧巨石?人力岂可撼山?徒耗力气耳!” 他饱读诗书,深知此等巨石的份量,绝非人力绳索可移。
“不是拉走它!” 刘辩语速飞快,目光死死锁定在李壮刚刚砍下的两根丈许长(约2.3米)的硬木棍上,雨水顺着他棱角分明的下巴滴落,“是‘吊’过去!我们要做一个‘神仙葫芦’(他临时想起一个民间可能流传的称呼)!省力!快,李壮,王伯,跟我来!”
他指着阿石刚刚发现的目标——上方岩壁约一丈高处,一株从石缝里顽强钻出的岩松。它的根部虬结盘绕,深深扎入岩石,异常粗壮坚固,碗口粗细,并且有一根粗大的侧枝横向伸出,正是一个绝佳的天然锚点!
“把这两根木棍,交叉捆在这里!交叉点要正对着那根横枝的下方!” 刘辩比划着,指挥李壮和王伯抬起沉重的木棍。三人冒着雨,在湿滑的岩壁上艰难操作。李壮力大,负责固定位置;王伯经验老到,用最快的速度将身上解下的布条、搜集的坚韧藤蔓,以及绳索的边角料,死死地缠绕在两根木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