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前多考虑一下父兄的意见。”
\n
你看,孔子对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都了如指掌,能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给出最合適的建议,这教育水平,不服不行。
\n
孔子还特別擅长启发式教学。
\n
他常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復也。”
\n
意思就是,学生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还想不通,就不要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思考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就不要去启发他。要是他不能举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教了。他总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而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他们。
\n
有一次,子贡问孔子:“如果有一个人,能广泛地给人民以好处,又能帮助大家过上好日子,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吧?”
\n
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都难以做到呢!不过,仁人是要先对自己要求严格,然后再去帮助別人。就像工匠要先把自己的技艺学好,才能做出好东西一样。”
\n
你看,孔子没有直接告诉子贡什么是仁人,而是通过引导,让他自己去思考,去理解,这种教育方法,能让学生学得更扎实,记得更牢。
\n
在教学內容上,孔子也有自己的一套。
\n
他以“六经”,也就是《诗》《书》《礼》《乐》《易》《春秋》为教材,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n
《诗》可以让学生学会表达情感,《书》能让他们了解歷史,《礼》教会他们礼仪规范,《乐》能陶冶他们的情操,《易》帮助他们理解自然和人生的道理,《春秋》则让他们懂得如何评判是非对错。
\n
除了这些文化知识,孔子还特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他认为,一个人要是没有良好的品德,就算学问再高,也不能算是真正的人才。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