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当时,东部主要反叛势力所在的奄国,是一个大国,周公旦原计划先向东伐奄国。但周朝大臣辛公甲提出建议:“大国难攻,小国易攻,不如先攻下小国以孤立大国。”周公旦觉得这个建议很有道理,於是改变计划,决定先攻淮泗间(今苏北、皖北地区)的九夷(包括徐、熊、盈等小国)。
\n
九夷诸小国实力不强,但他们长期与商朝作战,军队数量虽少,却颇具战斗力,且对当地的地理非常熟悉,善於在低洼河湖地带作战。而周师车兵行动不便,且士卒多有水土不服,因此攻九夷之战非常艰苦。但周公旦並没有退缩,他带领將士们连续作战,经过一番苦战,终於征服了九夷。
\n
周成王三年(约前 1040年),周军北上攻打奄国。周军採取了先占领奄国西、南两边邻国的策略,使奄国势孤。奄国国君见大势已去,被迫投降。奄是商朝的旧都,周公旦翦灭奄国,是对殷商势力的重大打击。此后,丰(今山东省青州市西北)、蒲姑(又作薄姑、敷古,今山东省博兴县东南)等国也相继投降。
\n
歷时三年的周公东征,终於以胜利告终。这场战爭,扫灭了殷商遗族与周朝宗室內部联合的叛乱武装,对周王朝的巩固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它不仅镇压了商朝贵族残余势力的反叛,消除了周朝內部的异己力量,还扩大了周朝的疆域,使周朝从一个小国变成了一个泱泱大国。同时,周公东征还推进了中华文化的东进和民族文化的融合,加强了周朝对东方地区的控制。
\n
除了平定叛乱,周公旦还做了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营建洛邑。公元前 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然而,隨著时间的推移,镐京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且地势较低,容易受到水患的侵袭。为了巩固国家的统治,周公旦决定在洛阳地区营建一个新的都城,即洛邑。
\n
周公旦在选址时充分考虑了地理、气候、资源等多方面因素,最终选定了洛阳盆地。洛阳地处中原腹地,交通便利,气候適宜,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战略价值。周公旦亲自主持了洛邑的规划和建设工作,他以镐京为蓝本,將洛邑设计成了一个规模宏大、布局合理的都城。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