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第346章 庙諡
\n
庙號、諡號、年號,这三种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朝,其中后世人对他们的称呼,也有著一定的规律。
\n
如果將中国歷史分为秦汉、唐、明清三个时期,那么秦汉的对帝王们的称呼,往往是諡號为主,如汉文帝刘恆、汉宣帝刘询,结尾都是某帝;
\n
唐朝开始,则以庙號为主,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
\n
到了明清,则又可以用年號来称呼皇帝们,比如洪武帝朱元璋、崇禎帝朱由检。
\n
庙號在西汉时期,朝廷对追加庙號的事情非常严谨和慎重,多数皇帝都没有庙號,
\n
“祖有功,宗有德”,有功之君才可以称呼祖,而后世的皇帝有文治之功,才可以称呼宗。
\n
但这里又有一个问题,即后世的君王是继承了前代的君王的领土和地位,也就是说,后君一切的功业,都建立在先君资源的基础上,所以为了表示谦逊,以及继承者权力来源的正当性,后君即便建立了比前代还要伟大的功绩,都不会给自己上祖,最典型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老爹在宫內造人时他在外杀人,最后更是在玄武门提著兄长人头登基,但仍旧是宗而不是祖。
\n
所以清朝的雍正给老爹上了一个“圣祖”,就很有內涵了,因为圣就不是一个活人应该得到的功业,唐朝喜欢称呼皇帝为圣人,是因为这个时期的皇帝的標准设定就是“转轮王”,圣这个字,
\n
代表的是道德智能极高超的理想人物。
\n
而按照中国传统的敘事逻辑,对別人的夸讚要极尽讚美,对自己的夸讚则要表现出谦虚,就算本质意思还是我很牛逼,但是在用词上还是要委婉。
\n
而且讚美也要在一定的范围內,如果有人夸讚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