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后,东魏许多將领都为侯景求情,这已经代表了大部分勛贵们对高欢之子上位的態度:没有高欢遗且深度参与高欢霸业的娄昭君支持、不是高欢嫡子,就完全没有机会,即便是,那也要付出极高的利益去拉拢他们。
\n
不过侯景的反叛,也给高氏一点小小的助推,如果他们继续潜伏在东魏內部,阳奉阴违,那高澄会难受十倍;而侯景叛乱后,虽然暂时对东魏是不小的损伤,但就像做了一场艰难的手术,切割掉侯景这块肉瘤,东魏的內部反而空出了些许位置,变得更团结了,高澄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收拢父亲旧部人心,朝著篡位奋进。
\n
而高澄的死,同样给高洋带来了福利,那就是鑑於东魏近年动乱频发,如果大家不团结,那东魏这艘船可能会裂成数艘,这一点完全损害了东魏高层的总体利益,如果开始打內战,有可能自家会贏,但风险与所得完全不成正比,在勛贵们对现在的待遇基本满意的情况下,是不会想让东魏沉船的。
\n
因此高洋的登基,虽然没有得到娄昭君的支持,但却得到段韶无条件的帮助,还帮他试探斛律金的口风,从这个角度看,段韶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人,至少在政治上是及格了一后面关於推翻高殷的乾明政变,段韶就一点儿没参与,好好在晋阳待著,防御边疆,
\n
守好晋阳这一亩三分地。
\n
武將需要的是谋略和勇气,但进入朝堂政治,则需要站队的眼力和適时的让步,许多武將就倒在了没有尊卑和不懂分寸,比如斛律光,而段韶就拿捏得很好。
\n
也因此,得到他的恭维,哪怕只是表面的投效,也说明自己在他眼中已经是一个选择了,这让高殷很高兴,这种不打无把握的仗的人,选择自己,正说明对自己有信心。
\n
晋阳的风向標,终於转向了自己。
\n
段荣、斛律金等人和高欢是一代,那么段韶、斛律光则对標高澄高洋一代,轮到高殷自己,又是长辈了一一甚至是差上两倍,斛律光比自己大30岁,属於是一点五代、接近两代人。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