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叔父,我有些事情需要部署,劳烦您记一下,对外宣布。”
\n
高殷的长史高睿是高欢族侄,时年二十五岁,性格孝顺温和,文武兼才。
\n
他刚满月,父亲就去世,因此极其喜爱《孝经》,读到“资於事父”这句话,总会泪流满面,抽泣不止。
\n
大家都是爱孝的人,高殷和高睿很有话题,性格也处得来,因此私下关係非常好。
\n
高洋也很喜爱高睿,当时高殷监国,开大都督府治事,高洋十分重视大都督府的僚佐人选,最终选择了堂弟高睿作为大都督府长史,並官拜侍中,侍中是门下省的长官,也属於宰相序列,作为高洋的宰相和未来太子的辅政重臣,高睿可谓是铁桿太子党。
\n
实际上,高洋对高睿的期待可不止这样。高洋临死前,对鄴城禁军的掌握,分配给了高归彦和可朱浑天和;而与晋阳军方的联繫,则由高睿负责牵桥搭线。
\n
可惜高睿没能为高殷尽心尽力,最终也进入了高演的新体制,这提醒著现在的高殷,不要以为现在玩得好就都是哥们儿,有些人只忠於权力,高睿如是,刘桃枝亦如是。
\n
高睿微笑:“太子何必客气,有事直接吩咐便是。”
\n
他打开书簿,隨著高殷的话语写下一笔好字。
\n
“君民建国,教学为先,移风易俗,必自兹始……今开设文林馆治书,引文林之略,援帝王之功。求诸往古,非无褒贬,宜思进善,用匡寡薄。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美秀,並为馆阁待詔,输播圣听。爰及一艺可取,亦宜採录,眾善毕举,与时无弃。当待以不次,隨才升擢。”
\n
高睿提笔写就,才反应过来,这令要开设一个文林馆,其中提到待詔二字,莫非是要向皇帝推荐文士?
\n
想来又是皇帝要提高汉人文士的地位所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