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但小冰河期的旱灾还没过去,中间虽然下了几场雨,于干旱的土地而言不过杯水车薪。
\n
雾隐山田庄的农田水利设施十分完善,试种和育种条件都很好,但那是真金白银砸下去的结果。
\n
外头的田庄,甚至皇庄都没有类似的条件,高产玉米和杂交玉米仍是主流,耐旱小麦次之,现在还不是推广优质水稻的时候。
\n
就连适宜水稻种植的关外,时下被追捧的粮食,也是玉米和小麦。
\n
稻米的价格,仍旧被江南的大粮商主导,贵到离谱不说,还经常断货。
\n
眼下只有高门贵族能吃得起稻米,没什么底蕴的官员家中,别说吃不吃得起,恐怕买都买不到。
\n
坊间百姓就更不用说了。
\n
好在高产粮食问世,粮价被一压再压,只要不是好吃懒做的人家,基本都能买得起最下等的玉米碴果腹。
\n
比吃糠咽菜,或者啃树皮草根好太多。
\n
但愿这个夏天能把雨水储备上,缓解旱情,姜舒月暗暗祈祷。
\n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清明之后,天仿佛被捅了一个窟窿,又好像积攒了几年的天河水倒灌,大雨一场接一场。
\n
“这几年高产粮食推广下来,不光京城,很多地方的田庄都修建了农田微水利,遭灾的地方应该不是很多。”他的小王妃再有两个多月便要生了,四爷心里着急,还是尽量拿话安慰,怕她担忧过甚影响腹中的孩子。
\n
更怕孩子有什么不好,连累母体受苦。
\n
四爷所说,姜舒月都清楚,也知道小冰河期多灾多难就是个德行,急也急不来。
\n
几场大雨砸下来,江南遭了水灾,朝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