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汪言继续表示理解。
\n
人家两个著名经济学者搞思辨,怎么可能让你一个大二学生和他们平起平坐?
\n
有机会参与进去,便是破例。
\n
若不是方方面面的因素巧之又巧的结合到一起,此等扬名立棍的美事,想都不要想。
\n
所以,被动反而是应当的。
\n
不过汪言的信心却没有因为被动的局面而削弱半分。
\n
“我会好好向两位教授请教的。”
\n
汪言笑容灿烂,眼神幽深。
\n
老刘见状,也只能摇头不语,把腹诽憋着。
\n
在他看来,汪言是典型的初生牛犊不怕虎,少年意气。
\n
年轻人有锐气倒不是坏事,只是容易自视太高,盲目自信。
\n
但是老刘的圆滑之处就在于,他没有正面否定汪言,而是等待机会侧面提醒。
\n
“好,你有信心就好。对了,我有一个朋友是经济领域的专家,对这场辩论也很感兴趣,有时间我们可以坐下来好好聊聊。”
\n
这是要给我开补习班?
\n
汪言马上读懂了老刘的想法,不由哑然失笑。
\n
您对我也太没有信心了……
\n
不过也正常,换了谁都很难对汪言有信心。
\n
创业只需要一个好想法和执行力,可是对产业政策思辨建言却需要深厚的学术功底,根本不是一回事。
\n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