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原材料都没法买,更何况之前的工业是啥水平,产品能卖的出去?
软妹币,在当初的老外眼里,只是废纸。
所以,便有了一种变通的解决方案。
贷款。
国际贷款,也就是外债。
老外借出自己的本币给我们,让我们去别的国家买必需的原材料、买必须的设备,然后运回国内加工生产出产品销售来抵债。
吴楚之很清楚,1993年底中国实施汇率并轨制改革,1994年元旦软妹币官方汇率瞬间贬值46%,从5.8变为8.7,软妹币与美元非正式挂钩,从此中国才有了真正的单一汇率制度,一开始确定汇率为8.7,后来又调整至8.3。
在接下来大约10年的时间里,软妹币兑美元只能在8.27~8.28元非常窄的范围内浮动。
美元兑软妹币1:5的时候,中国国内生产一件产品在国际市场能卖到一美元,而其全部生产成本为4元软妹币,企业有20%的利润可赚,自然会去生产。
同样的产品,同样的国际价格,同样的企业同样的生产成本,如果汇率变为1:8,则有100%的利润,那企业可赚大发了,会加班加点的多生产这种产品。
相反如果汇率变为1:3,企业每生产一件产品要亏掉一元钱,企业就无法支撑下去了,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提高国际上的售价,要么只能破产倒闭。
在实施单一汇率制度的同时,政府也取消了企业外汇流程和上缴制度,转而实行强制结汇制度,中资出口企业必须将出口所得外汇悉数到银行进行结汇,然后在央行主导下,全国建立统一的规范性的外汇市场。
这个外汇市场不同于此前的外汇调剂市场,其交易主体是银行,此后私人部门、银行、央行这样的结售汇闭环形成,使得央行对货币政策与贸易汇率等的控制力大大加强,保证了汇率的稳定性。
我们在1997年遭遇到东亚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能过得去,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是过不去的。
靠得就是因为在制度上我们的外汇不直接对国外的资本开放。
所以,索罗斯的量子基金,打遍东南亚无敌手,它就是打不进中国。
所以,以前我们管得很严的时候,资本严格管制的条件下,外国的投机资本冲不动。
可以说,从外汇券的发行开始,中国每次汇改都是极其成功的。
并不是这样欣那样铁军这种‘爱国经济学家’觉得哪哪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