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君,不应与文武百官产生如此大的矛盾。
甄坤所说的不过是清查户籍簿册,并未达到重新丈量土地的程度。
如今各地官员因刺杀事件和僧人**之事已有不安情绪,若贸然推行新法,势必会引起恐慌。
大乾根基一旦动摇,单靠威压难以恢复。
太子请三思!”
无论核查人口还是丈量土地,这些措施都是有益的。
林如海深知此事利国利民,却不宜操之过急。
大乾并未限制土地交易,因此部分权贵豪绅拥有数十万亩土地,多得难以计数。
在这种背景下,出现隐匿田产或强买强卖的现象不足为奇。
十一年的大灾,致使无数百姓流离失所,甚至家破人亡。
若能彻底清查,对民众无疑是一大幸事。
然而,实际操作中恐怕难以推进。
地方官员大多卷入其中,怎能认真执行?
难道要让楚稷和林如海亲自动手不成?那样查到何时?
即便楚稷亲自督办,也不一定能奏效。
阳奉阴违的办法层出不穷,一旦深入调查,必将触怒满朝文武。
楚稷按了按眉心,说道:
"林大人放心,我明白轻重缓急。
眼下并非良机,或许一二十年内都不宜推行新法。
不过,不如先试探性地推举甄坤试水..."
陆航听后沉吟道:
"若真是如此,倒是有理由可循。
只是缺乏合适人选,甄探花不便亲赴。"
林如海点头附和,任何事情都需要具体的人来落实。
当前楚稷刚被册封太子,身边可用之人寥寥无几。
即便有可用之才,也不宜投入这场风波。
楚稷将奏折置于一旁,沉思道:
"此折稍后我亲自送往养心殿,请皇爷爷遴选人选..."
林如海和陆航相视一笑,暗自感叹楚稷真是忠厚至极。
此时太上皇已偏向雍和帝,众人皆知。
此刻再向太上皇求助,未免显得不够明智。
楚稷哈哈一笑,说道:
“无妨,皇祖父那边还有几颗备用棋子,正好借此试探一番。
说件正事,父皇已准许我随军出征,但他也要前往南越……”
詹事府中,
听闻雍和帝将赴南越,殿内先是一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