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挑战,此次三线开战不仅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更是检验现有阵型与火力缺陷的重要机会。
每个新时代的到来都需脚踏实地地推进。”
“大乾即将迈入全新阶段,这一进程伴随着朝廷变革带来的阵痛,也充满迎接新机遇的喜悦。
但具体会有多痛,有多喜,取决于我们的选择。”
“覆灭满金、蒙元、南越后,其他国家是否会警惕?是否会给予我们喘息之机?光是罗刹国,就绝不可能坐视不理!”
楚稷的话并非完全虚言,尽管前生两国关系尚可,但其中复杂的利益纠葛依然存在。
何况如今大乾与罗刹国的关系远谈不上友好,特别是占领满金后,两国边境直接相连!
太上皇皱眉问:“火器是否还有改进空间?”
雍和帝同样疑惑地看着楚稷,认为冶造局现有的火器已足够惊人。
若真有改进余地,又将达到何种高度?
楚稷点头答道:“当然!神机营虽仅五万兵力,但全面换装火器是必然趋势。
谁能确保制造技术不会泄露?谁能保证残损火器不落入敌手?”
“因此,火器更新换代势在必行,也将成为未来军费的最大支出项目。
如何实现革新?既要立足现有成果,更要结合实战经验积累数据。”
“冶造局目前缺乏顶尖工匠,我身为皇子不便亲临战场。
即便随军出行,也会避免置身前线,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收集信息。”
至于能否上前线并不重要,争取到这个机会才是关键!
大乾的火器固然领先,但楚稷深知真正先进的火器应是什么模样。
切不可轻视西方,工业发展下科技的进步如火箭升空般迅猛……
大乾要想长期保持优势,最佳策略便是汲取他国资源,持续投入到研发与生产中去!
太上皇与雍和帝皆面露凝重之色,各自心中飞速权衡利弊。
他们深知楚稷意欲外出游玩,而他所提理由却无可挑剔……
“罢了,朕准了你的请求,但……”
詹事府内,楚稷自皇宫归来便径直至此,自被册封太子以来,他便常在此处理政务。
如今朝廷奏折多送于此,楚稷草签后转呈养心殿。
后殿中,林如海与陆航案头堆叠着奏折。
尽管太上皇与雍和帝未正式批准建立小内阁,但对于楚稷事务却默契地装作未察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