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了。"
大乾向来无册立太子之例,楚稷此举完全依照明朝旧制。
按规矩,太子应居东宫,可这座新都的皇城根本没有东宫,短期内也无法改建。
况且雍和帝无意改动,直接让楚稷继续住在他原来的王府。
既然如此,这王府便是东宫了。
而东宫属臣班子自然要在册封典礼后组建。
虽然这需要雍和帝及宗人府批准,但楚稷仍有选择权。
"属臣之事你们不说我都快忘记了。
礼部和宗人府也未提,真是......"
说到这里,楚稷喜形于色:"这么说陆先生就能正式任职,不再只是挂名冶造局了?"
陆航摇头笑道:"殿下莫急,即便陛下归来,搭建东宫班底也需先行推辞。"
楚稷一愣,随即醒悟道:"春闱?"
"正是!此次春闱意义非凡,不仅关乎国家选才,更是大乾百年来首次册立太子后的春闱,从中挑选人才充实东宫,合情合理。"
孝慈县,行宫。
太上皇端坐上位,笑容满面地说道:
今年总算平静些,往年孩子多虽热闹却累得不行。
今晚守岁,过了时辰大家就各自休息吧。
雍和帝点头附和:“每年虽热闹,但也很疲惫。
这几日孩子们天天递奏折说要陪朕过年,都被朕回绝了。”
这对父子正处于亲密期,关系迅速升温。
自古皇室父子少有如朱元璋与朱标这般融洽的,太上皇和雍和帝更是无法相比。
皇太后哭笑不得地说:“没有孩子们在身边,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众人皆知皇太后指的是楚稷,毕竟老七和老十还在场。
但她对这两个孩子并无特别偏爱,与其他皇子无异。
宣皇后笑道:“一会儿我就陪在母后身边,母后莫嫌我烦。”
几人笑了起来,皇太后指着她说:“看看你,皇后现在轻松多了,以前连玩笑都不开,现在也会笑了。”
雍和帝看着宣皇后的目光满是欣慰与歉意。
他起初担心宣皇后想不开,没想到宣皇后反而释然了,整个人轻松不少。
宣皇后又安慰了皇太后几句,转向太上皇和雍和帝问:“父皇,陛下,难道真不在宫里为稷儿建个东宫?改建一座宫殿无需大兴土木吧?再说户部也不缺钱。”
喜欢红楼:带着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