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历?但依旧镇定地说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朝廷大事自有朝廷官员商议,岂是我等草民可以置喙的。"
中年男子点头认可他的态度,笑道:“咱们只是闲聊罢了,不妨畅所欲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公子对此有何见解?”
贾环思索片刻,对中年男子说道:“我大乾自太祖开国以来,日益兴盛。
当今圣上英明果断,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好皇帝。
他推行的新政,更是奠定我大乾万世根基的重要举措。"
中年男子听后疑惑道:“朝中许多大臣都反对新政,你为何如此肯定它的价值?”
贾环听罢微微一笑,说道:"当今陛下推行的新政,实则触动了现今士族的根本利益。
朝廷中的官员多出身士族,自然更倾向于维护自身利益。
他们只顾及自身的安危,却无视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的现状,以及百姓生活的困苦。
正所谓‘书中自有千钟粟’,便是这个道理。
一旦有寒门子弟考取功名,就会有人赠送土地,根本无需辛苦积累财富。
而且,投献土地后,百姓缴纳的赋税反而减少,这样下去,土地兼并只会愈发严重。
陛下深知这一点,所以才推出新政。
若新政得以全面施行,陛下定是一代圣君!"
中年人注视着侃侃而谈的贾环,心中甚感惊讶。
荣国府一个庶出子弟竟能有这样的见解,令他不禁对贾环心生好感,于是问道:"不知小友何时打算参加科举考试?"
贾环笑着回答:"贵人,我并无此意。
我知道自己并非那块料。
我也没有什么远大的抱负,只想挣些银钱,待年岁渐长,分家出去,能够过上安稳富足的生活就够了。"
中年人听完贾环的话,脸色微变,说道:"既然你有这样的能力,为何不投身仕途,为国家效力?难道就这样虚度一生吗?"
贾环笑着说:"贵人,不入朝为官并不等于不能为国家尽忠。
我虽是荣国府的一个庶子,但明白'位卑不敢忘忧国'的道理。
去年山东遭遇大旱,我自筹十万两白银购买粮食,运往山东救济灾民,这不也是为国家尽忠吗?"
中年人听后大吃一惊,十万两白银绝非小数,这个年轻人居然毫不犹豫地用来帮助山东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