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11月30日,涯州,东方八所港,石碌铁矿。
巨大的露天矿坑如同大地的疮疤,裸露的赤红色矿脉在烈日下闪烁着金属的光泽。此刻,这片蕴藏着工业血脉的土地,已被炮火和硝烟彻底笼罩。
日军佐藤支队分兵北上的一个加强大队约800人,在付出惨重代价突破八所港滩头防御后,终于兵临石碌矿区外围。
“为了天皇!为了帝国的钢铁!突击!”日军大队长野田少佐挥舞着军刀,指挥着士兵向矿区大门和周边的几个制高点发起猛攻。四门四一式75山炮和的炮弹不断落在矿区的建筑和简易工事上,燃起熊熊大火。
守卫矿区的只有新编第8师的二团,团长陈大雷,兵力不足千人,装备多为以前的旧式步枪和少量轻机枪,重火力匮乏。
但他们依托着矿区内纵横交错的矿坑、堆积如山的矿渣堆、坚固的选矿厂建筑,以及工兵旅预先布设的大量诡雷、陷阱和狙击点,进行着顽强的节节抵抗。
“轰!”一声巨响,一群正在搜索前进的扶桑兵,在不知何时踩到了第八师布置的地雷,几个扶桑兵在瞬间被直接分裂炸飞。
“砰!砰!”子弹射出的破空声传出,扶桑兵随着枪声不断倒地。
“狙击手!11点方向!矿渣堆顶!”日军小队长刚喊出声。
砰!
又一声清脆的枪响,小队长的钢盔上爆开一团血花,仰面栽倒。
战斗从一开始就陷入了异常惨烈的胶着。
每一座选矿车间,每一条矿坑巷道,每一堆矿渣山,都成为了反复争夺的死亡陷阱。
日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数倍于守军的伤亡代价。石碌铁矿,这座邓贤工业体系的命脉,正经历着血与火的残酷洗礼。
石碌矿区,主矿坑入口附近,一座被炸塌了半边的选矿车间内。
第8师二团长陈大雷,一个身材魁梧、满脸络腮胡的汉子,正对着有线电话嘶吼:“师部!师部!听到请回答!我是陈大雷!鬼子进攻太猛!我们顶不住了!请求增援!重复!请求增援!”听筒里传来滋滋的电流声和模糊不清的回应。
“妈的!”陈大雷狠狠摔下话筒,环视着身边伤痕累累、弹药即将耗尽的部下,眼中布满了血丝。
“援兵…怕是来不了了!榆林那边打得更凶!”陈大雷说着猛地抄起一挺缴获的歪把子机枪,对着再次涌上来的日军扫了一梭子,撂倒几个,但更多的日军在炮火掩护下逼近。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