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自己的武器。
看着那1000点奋斗值换来的、深奥晦涩的《高级尿素合成工艺精要(1965适配版)》,肉疼的感觉又隐隐泛起。
“统子,这知识…能分期付款不?”唐柠不死心地问。
系统:“宿主,本系统概不赊账!知识一经售出,概不退换!”
“统扒皮!”唐柠腹诽,但也只能认命。
那些复杂的化学方程式、分子结构、反应动力学曲线,再次像无数只小蚂蚁开始啃噬她的脑神经。
“催化剂活性中心…需要特定稀土元素微量掺杂…还得控制煅烧温度曲线…” 唐柠一边看,一边在稿纸上飞快演算,嘴里念念有词,“甲铵脱水这步…流速是关键…混合均匀度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反应釜内部温度场…啧,还得加装两个测温点…”
脑力在高速燃烧,眼皮开始打架,像被涂了强力胶水。
她狠狠掐了自己大腿一把,疼得龇牙咧嘴,瞬间清醒了不少。
系统:“滴!宿主,看你学习的这么辛苦,送你美式咖啡补一补!另外建议宿主尝试将优化方案分解为可执行步骤,并标注所需资源。”
唐柠喝着冰美式眼睛一亮:“有道理!不能光懂理论,得让陈厂长他们能看懂、能执行才行!”
她立刻转换思路,将系统提供的超越时代的知识,结合化肥厂现有的设备条件、原料供应能力,开始进行艰苦卓绝的“本土化”翻译和“降维”操作。
一边要确保技术的先进性足以解决问题,一边又要让方案看起来像是这个年代的工程师经过“艰苦卓绝的摸索”和“灵光一闪”能想出来的东西,还不能太惊世骇俗。
这个过程,简直比单纯学习知识还要耗费心神!
像是在走钢丝,稍有不慎就会掉进“不合理”的深渊。
“这个精度的流量计…国内好像没有?不行不行,得改成用现有仪表组合监控…” 唐柠皱着眉,划掉一行字。
“催化剂煅烧温度…最高值超出厂里窑炉极限了…得微调配方,降低一点峰值温度,延长保温时间试试…” 她又修改一处。
“温度梯度控制…加装测温点成本太高…有没有替代方案…有了!利用现有排布,调整进风口位置形成局部对流!”
“宿主,‘知识本土化’进程完成87%!建议你休息一会,宿主的命也是命!”系统发出提示。
“不行!就差最后一点了!”唐柠抹了把汗,眼睛死死盯着最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