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稳住啊!
最后一场了,成败就在此刻,一定要挺住!
又等了一会儿,姜淮就听一个太监唱道。
“时间到!”
姜淮这才发现自己后背已被汗水浸透。
而周围不少学子还在抓耳挠腮,显然未能完卷。
试卷被收走后。
皇帝忽然在上首道:“朕观诸生答题,多有纸上谈兵者……”
之后他视线一转,看向姜淮,“姜会元,你既为首名,可愿当庭陈述己见?”
姜淮心头一跳,这分明是额外考验。
但既然皇上下了命令,他岂敢不从。
之后他深吸一口气,出列行礼:“学生姜淮遵旨。”
之后他站直身躯,清晰说道:“陛下,微臣以为,固边安疆需三管齐下。”
“嗯,哪三管?”
“其一,军事震慑。”他声音渐稳,“当在阴山、河套、陇右三处设立大营,形成铁三角防御。
每营常驻精兵三万,配备火器,使戎狄不敢轻犯。”
一旁几位武将听了微微颔首,显然认可这一部署。
皇上听了微微点头,“那可有具体原因?”
之后姜淮继续道,“众所周知,阴山山脉是扼守游牧民族南下主要通道,河套大营占据“黄河百害”的河套平原,是军屯粮仓基地,又是骑兵训练中心。
此法巧妙在于,向东可支援阴山,向西可策应陇右,这三处可形成犄角呼应,任何一营遭袭,另外两营可沿黄河水系快速驰援。
比如阴山遇袭,河套骑兵三日则可达,陇右兵,则七日可至,这种“品”字形防御纵深,可避免单点突破,出征时三营可同时发兵形成钳形攻势。”
皇上点点头,“继续说!”
“其二,经济笼络。“姜淮继续道,“戎狄逐水草而居,不善积蓄。每逢雪灾,牲畜冻毙,则必南下劫掠。
若开边市,以马匹毛皮换取粮食、茶叶,则可解其困厄,消弭祸端....”
一旁户部尚书眼睛一亮,低声对同僚道:“此策甚妙,可省百万军费。”
之后姜淮背着手继续侃侃而谈,“戎狄“逐水草而居”,遇雪灾则牲畜大批死亡,《史记》曾记载“畜产死,人民疫病”!
“通过边市提供粮食、布匹、茶叶等必需品,避免其因生存危机而劫掠。
我们可以用丝绸换取战马,既可以削弱对方战斗力,又可以增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