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若柠念完,终于忍不住抬起头,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厨房门口探出半个身子的卫莲,“语文老师要是看到这个,怕是要当场晕过去吧?这完全是战略简报嘛!”
卫莲面无表情地关掉灶火,将炒好的西兰花虾仁盛入洁白的瓷盘,他脸上没有丝毫被戳破窘境的尴尬。
“陈述事实,逻辑清晰。”他端着盘子走出来,放在桌上,言简意赅地评价自己的作品。
“是是是,逻辑满分!”苏若柠笑着放下作文纸,凑近那盘散发着诱人香气的菜,“可是满分作文还需要点别的呀!比如比喻、拟人、排比……让文字活起来,有温度,有画面感。”
她拿起筷子,夹起一颗饱满的虾仁,“就像你这盘菜,光是‘西兰花炒虾仁’这个菜名多干巴?你得让人‘看’到它的翠绿欲滴,‘闻’到它的鲜香扑鼻,‘尝’到虾仁的Q弹爽滑……文字也需要这样的‘色香味’。”
卫莲沉默地坐下,给自己盛了碗米饭。
能顺利完成任务拿到积分,他从不在乎丢脸,只要能提升分数,苏若柠的建议就是有价值的战术指导。
“试试?”苏若柠期待地看着他。
接下来的几天,桃李教育的课间成了卫莲的“修辞训练场”——在苏若柠耐心的引导和反复示范下,卫莲那如同战术地图般干硬简洁的文字,开始尝试性地嫁接上一些陌生的“零件”。
“失败如同淬火的钢铁,每一次打击都使意志更加坚韧。”——这是苏若柠建议加入的比喻。
“梦想的幼苗,需用汗水日日浇灌,才能在现实的土壤中破土而出。”——这是她鼓励添加的拟人化表达。
过程磕磕绊绊。
卫莲常常皱着眉,盯着纸上的句子,仿佛在破解一个复杂的密码——那些在他看来冗余甚至可能削弱表达精确度的修饰语,让他浑身不自在。
而每每这时,苏若柠就会绞尽脑汁,试图在“文采”与“卫莲式精准”之间找到平衡点。
几番修改下来,当一篇勉强融合了少量修辞、骨子里却依旧透着冷硬逻辑的作文再次摆在苏若柠面前时,她只能放下笔,长长地、无奈地叹了口气:“好吧!差不多……就这样吧。”
她看着卫莲十年如一日的冰块脸,补充道,“考试时字写工整点,基础分总能拿到的。”
至于那些需要死记硬背的历史事件、文学常识、政治术语,卫莲将它们打包归入了“考前突击”的范畴。
他并非过目不忘,但他对自己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0页